| 盤點2005年的財政收入,工業經濟所貢獻的份額占到了60%。這充分證明了市委市政府把工業經濟作為第一方略的正確性。同時房產契稅總收入達到6800萬元,成為財政增長的新亮點。 新年第一天,光明化工集團董事長陳日新顯得特別開心。因為剛剛過去了的2005年,光明化工集團的利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實現稅收5000多萬元,增幅78.1%,為市級財政收入作出積極的貢獻。新的一年,他們將繼續加大技改投入,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行利稅超億元的目標。 2005年,我市堅持把工業經濟作為富民強市的第一方略,堅定不移的推進"工業立市、工業興市、工業強市"。以園區為載體,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工業經濟成為全市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支撐力量。2005年,全市工業企業上繳利稅13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3%;其中30家重點骨干企業上繳利稅8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38%。 財政收入的增長離不開積極的財政政策。2005年,我市進一步完善鄉鎮分稅制財政體制,加大獎勵力度,嚴格按現有的體制結算,促進了鄉鎮財政的增長。 為了克服出口退稅制度改革、農業稅取消、福利企業退稅等政策性因素給全市財政收入帶來的影響,我市努力培植新的財源。2005年,房產契稅成了財政增長的新亮點。 通過強化財源建設,做大收入"盤子",我市的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這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我市加快實現全面小康,加快推進城市工業化進程,加快富裕人民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有益的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