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我市深化衛生改革,加快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市衛生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城鄉醫療衛生體系,全市衛生事業服務群眾、保障健康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12月28日上午記者在溪橋鎮朱陳村衛生所看到,醫生黃志泉接到出診電話后,立即趕到了病人家中。經過仔細檢查,患者很快得到了有效治療。 溪橋鎮朱徐村二組村民顧炳芳說:“有個小病小痛就能(在那里)解決問題,醫生喊了,隨叫隨到,立即就能解決問題,省了不少的錢。” 據了解,溪橋鎮現有10個村衛生所,33名醫生,已全面實現了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鎮衛生院對全鎮村衛生所統一布局、統一任務、統一培訓、統一代購藥品、統一財務管理,鄉村醫生也全部推行了聘用制、工資浮動制,統一辦理了養老保險。 溪橋鎮衛生院副院長錢新喬說:“自從我鎮一體化管理實施后,充分發揮了我們醫院的樞紐功能,強化了對農村衛生的管理、指導和監督,凈化了農村醫療醫藥市場,方便農民就醫,減輕了農民負擔。” 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到目前為止,我市村級醫療機構撤并整合為281個衛生所。與此同時,全市鄉鎮衛生院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兩權分離,經營者的責、權、利得到了有機統一,院長們的責任心和積極性明顯增強。 常周衛生院副院長肖蘭英說:“我們醫院除推出承諾服務外,還實施了三個合理和三個杜絕,即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杜絕開單費、促銷費、提成費,切實減輕群眾負擔。” 鄉鎮衛生院擔負著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婦幼衛生等職能,在城鄉醫療服務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改革后,我市33家衛生院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明顯上升,1到9月份門診總人次近80萬,住院人次達2.3萬,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業務收入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 2005年,我市還重點加強了二級綜合醫院建設。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市市級醫療單位引進的新技術有18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獲省廳級新技術引進獎。新技術引進擴大了醫療服務的范圍,提高了診療水平,全市城鄉患者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市、疑難雜癥才到大醫院”。 市衛生局局長王克毅說:“通過推進和深化鄉鎮衛生院經營體制的改革、修訂和完善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辦法、優化城鄉衛生資源的配置,健全和加強三級醫療服務網絡的建設,保持了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醫療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之間的協調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