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小,決定著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今年以來,我市工業企業在繼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培植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開發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新產品、新項目,企業發展逐步由加工型向自主研發、自主技術的方向轉變。 中丹集團的中慧多功能車間是中丹新項目、新產品的孵化基地,中丹研究院研發的產品,經過這里的孵化,對成員企業上馬新項目進行放大。SPPA項目是中慧公司孵化成果最明顯的項目,由于技術、工藝為國內首創,世界領先,世界前50強企業美國諾華公司已經決定與中丹合資擴大SPPA的生產。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年中丹在新品開發方面主要瞄準國內沒有的生產技術和化學新品,新成立的中丹研究院負責國際商務信息搜索,并依據信息進行技術開發,已經成熟和正在研究的技術達到上百項。而中慧公司作為新研發項目的中試基地,已經孵化了5個產品,正在孵化的還有10多個。據透露,中慧產品價值最高的達一公斤幾十萬元。 與以往單純的低水平擴張不同,隨著工業發展水平的提高,自主研發產品,越來越受到我市工業企業的重視。 江蘇玉華金龍綠色化學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合作開發的可降解泡沫塑料,是目前國內獨創的生產技術,中科院博士劉保國為此已進行了兩年多的研究,目前該項目正處于中試階段,金龍公司還在不斷地增加研發投入。 劉保國認為,在國內、在世界該項目都是屬于比較領先水平的項目。這個項目對于我們的環保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于解決目前白色污染有很大的意義,市場容量也很巨大。 在大企業、大項目注重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的同時,我市的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同樣不甘落后。陳善元是一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機床專家,這兩年,他吸納了一批人才,創辦了晨光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并自主開發了石墨電極與接頭數控加工機床等多個國際領先的專用數控機床。 陳善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國家的石墨電極接頭不再需要大批量進口,而且現在大批量出口到工業發達國家。同時我們的設備已開始向印度等國家出口。我們的機床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了完全自動化、完全數控的加工”。 據統計,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2家,高新技術產品149項,24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今年超過40家企業與高校開展了科技合作。全市有76家企業擁有自主技術,擁有專利512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