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搶收搶播搶烘 全力以赴打好奪豐收硬仗
日前,在江蘇農墾集團弶港農場張橋基地,農技人員正踏田查看小麥播種情況。該基地今年水稻種植面積達6680多畝,為高效推進搶收搶種,提前制定預案,協調預約20多臺收割機、拖拉機、旋耕機,保障農機“拉得出、效率高”。受秋收期間間歇性陰雨影響,基地在完成自身任務的同時,主動幫助周邊種植戶搶收搶烘,助力秋糧應收盡收。
眼下正值“三秋”生產關鍵期,泰興市各地迅速行動,從農機統籌到烘干保障,從農技指導到基層服務,全方位打響“搶收、搶播、搶烘”攻堅戰,確保顆粒歸倉、播種不誤農時。 為提升農機作業效率,泰興市各地優化轉場路徑,減少農機空跑時間。與去年相比,今年農機轉場時間縮短15%,日均有效作業時長突破10小時,部分地塊單日最高收割量達500畝。針對糧食烘干需求激增,該市部分大型合作社、家庭農場啟動應急預案,農業農村、供電等部門協同聯動,整合36個烘干中心,210臺烘干機全部滿負荷運轉,日烘干能力達5000噸,確保糧食“應收盡收、應烘盡烘”。
分界鎮王廠村相關負責人張鑫表示:“本村秋收秋種面積2876畝,現有3位種植大戶,已調動各類農機具23臺,目前農戶與大戶合計收獲率達47%,進度穩步有序。” 古溪鎮顧莊村的顧星星介紹:“我們組織農機服務隊幫扶村民,當前收割進度已達60%左右。”
受間歇性陰雨影響,泰興市水稻收割普遍推遲,導致小麥播期相應延后。農技人員分析,水稻延遲收割易使成熟或倒伏田塊出現穗發芽;小麥晚播則會導致出苗率下降、不齊、缺苗斷壟,即便出苗也會因冬前生長量不足形成“苗小苗弱、分蘗少”的情況,抗寒能力差且越冬易受凍害,后續還會因生育期縮短、灌漿不足出現穗小粒輕問題,影響產量。 “要優先收割倒伏嚴重和已成熟的水稻,組織人力物力搶收防穗發芽,搶收后及時烘干防霉變。同時同步推進小麥搶播,做到收一塊種一塊,盡可能壓縮稻收與麥播間隔,減少晚播影響。”泰興市農技推廣中心糧作站副站長欒書榮建議。
針對確因天氣晚播的小麥田塊,農技專家提出解決方案:優先選用穗大、粒重高、熟期早、抗逆性強的品種,嚴格提高播種質量。種植密度上堅持“以密補晚”,根據晚播天數適當增種,以合理密植彌補生長量不足。 欒書榮進一步解釋:“小麥每晚播一天,每畝需增種半斤到一斤,但最大用種量不超過10斤/畝。機條播田塊行距應從20公分至25公分縮短到15公分左右,通過增密彌補生長量不足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