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孝親課堂+互動宣講 張橋“星火”暖心坎
“這次活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洗禮,是一堂十分生動的思政課。”泰興市張橋鎮青年黨員張娜娜告訴記者。日前,張橋鎮開展了一次“感恩共奮進 同上一堂課”主題活動。此次活動通過“文藝+理論+互動交流”的形式,邀請退休職工、老干部代表與大中小學生們一道,在講故事、憶初心,學理論、悟真情中,共同感悟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深厚傳統與時代價值。
活動在《中華孝道》舞蹈中拉開帷幕,張橋鎮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純真質樸的表演,生動展現了孝道文化的傳承力量,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的溫暖與希望。 互動宣講,理論融入身邊故事。為了讓“高大上”變成“聽得懂”,南京師范大學紅旗宣講團宣講員竺心儀提前做足了“功課”,摒棄了“照本宣科”,注重用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從被寫進國史的泰興第一人顧忻到江蘇省省級示范養老機構、泰興市康樂老年公寓院長王蓮娣,宣講員用身邊的故事引導觀眾思考“孝”與“敬”在當下的具體表現。現場還設置了“快問快答”互動,圍繞重陽習俗展開提問,觀眾踴躍搶答,氣氛熱烈,傳統文化與理論內涵在輕松對話中實現有效傳遞。“黨的理論創新是鮮活的,是不斷向前拓展的,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是生動的,我們要把‘官方話’轉化為‘家常話’,‘點燃’聽眾的情緒,達成思想的共鳴。”竺心儀說。
孝行當下,情感升華凝聚共識。現場播放的“社區尋訪”VCR,真實記錄了學生們拜訪退役老兵雍德元的動人場景。鏡頭下,老兵深情講述革命歲月,回憶往昔崢嶸,為學生們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課。懷著這份敬意,泰興市張橋小學的學生們莊嚴宣讀《孝心行動倡議書》,號召全體同學以實際行動踐行責任擔當,在“認知—認同—踐行”的閉環中實現自我教育。“九九重陽,自古寄托著對生命久長、福壽安康的美好祝愿,現在更成為我們感恩尊老、賡續文脈的精神紐帶,我們應該將感動化為行動,用實踐詮釋孝心。”主持人鞠詩睿鏗鏘有力地說。
今年以來,泰興市張橋鎮積極探索情景式、互動式宣講新模式,推動理論宣講載體形式多元化、精準化。截至目前,已遴選60余名青年宣講員,組織基層宣講100余場。創新“場景化宣講+個性化制作”相結合的方式,在工廠車間,工匠用零件組裝模型講解“智能制造”;在田間地頭,農技專家依托科技賦能,指導打造吳榨村蜜薯產業基地;在村居會議室,村黨總支書記帶頭講身邊故事,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撒下文明的種子。下一步,張橋鎮“星火”志愿宣講團將繼續秉持“群眾在哪里,課堂就設在哪里”的理念,讓理論課堂從固定場所延伸至文化廣場、田間埭頭,通過“板凳課堂”“庭院宣講”等接地氣的形式,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