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錨定農事服務新坐標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政策紅利激活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動能,為破解小農戶生產難題、補齊農業服務短板、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提供了行動指南。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我們需精準發力、系統推進,讓“田埂上的服務站”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加油站”、農業發展的“助推器”。 精準錨定需求,筑牢小農戶服務“橋頭堡”。小農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單元,但其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技術水平有限的短板,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需把服務小農戶作為核心導向,通過資源整合、服務下沉,打通助農“最后一公里”。可學習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農事店小二”服務模式,組建由農技人員、黨員骨干、致富能手組成的服務團隊,針對小農戶在產前選種、產中管護、產后銷售等環節的需求,提供“菜單式”“訂單式”精準服務。同時,搭建線上服務平臺,整合農資供應、農機調度、市場行情等信息資源,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獲取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通過建立“中心+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機制,將分散的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幫助其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益,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聚焦短板攻堅,打造農業服務“強引擎”。當前,我國農業經營性服務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服務鏈條斷裂、資源配置分散等突出問題,單個服務主體難以承擔規模化、專業化的服務需求。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補齊短板弱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重點推進烘干倉儲、農機停放、農產品初加工等共性設施建設,避免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鏈條硬件支撐。在服務能力提升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農機作業、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產品分揀包裝等市場化服務。在資源整合優化上,引導運營主體加入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或行業協會,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居間服務,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服務資源的精準匹配和高效利用,構建“一點輻射、全域覆蓋”的服務網絡。 推動多元融合,激活服務體系“新動能”。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的同頻共振。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需打破“公益與經營割裂”的壁壘,構建協同高效的服務融合機制。一方面,積極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將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政策宣講等公益性服務納入中心職能,發揮公共服務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中心建設運營,開展市場化的農資供應、農機租賃、農產品電商等服務,實現“以經營性服務反哺公益性服務”的良性循環。同時,深化“黨建+農事服務”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在技術指導、糾紛調解、政策落實等方面主動作為,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農業服務的發展優勢,形成“公益托底、市場賦能、黨建引領”的多元服務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