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 | 河失鎮:月滿中秋暖人心,同心筑夢話團圓
中秋佳節將至,為弘揚傳統文化、傳遞節日溫暖,河失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舉辦了“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以中秋為媒、以文化為橋,為河失鎮統戰群體帶來了別具意義的節日體驗。 巧手繪月 童心寄團圓 在河失小學的活動教室里,孩子們正與河失鎮同心圓夢義工隊成員一同沉浸在中秋手作的溫暖氛圍中。彩紙在他們的巧手下漸漸變成了燈籠,燈籠上寫著對孩子的祝福“健康快樂”;一旁的玻璃杯上,孩子們正用彩筆細細勾勒出嫦娥、玉兔與桂樹的圖案,筆觸稚拙卻充滿想象。雖然沒有燈光映照,但那些畫滿中秋故事的杯子在陽光下依然明亮生動,承載著孩子們最純真的祝福。河失小學學生楊雪菲輕聲說:“我要把畫的月亮杯送給爸爸,等他回家就能看到。”義工隊成員們們耐心陪伴,眼中滿是暖意。這一刻,教室里安靜而專注,小小的手作不再只是物件,更成為連接思念與陪伴的溫馨橋梁。
謎燈映廊 智趣滿學堂
9月28日,在常周初中,河失鎮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加燈謎猜猜樂活動,校園一角在這個午后變身為充滿趣意的傳統文化空間。大樹下、走廊邊,一盞盞燈籠錯落懸掛,與繽紛的燈謎一起,吸引著剛剛下課的學生們。同學們或駐足凝思,或聚首討論,每當有燈謎被解開,人群中便響起陣陣歡笑。常周初中壯族學生王文倩同學分享道:“無形之鎖,保護數據,黑客難破,安全無憂。...原來謎底是防火墻。”在歡聲笑語中,傳統與現代實現了自然交融,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更讓網絡安全的種子在同學們心中悄然生根。 國韻飄鄉 戲聚西黃夜
在西黃村“雙網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一輪明月高懸,燈光將戲臺照得通明。河失鎮新聯會組織的黃梅戲正在上演,演員唱腔清越、身段翩躚。臺下座無虛席,老人們微微闔眼、手打節拍,孩子們則目不轉睛,盯著飛揚的水袖和璀璨的頭飾。夜色中,唱詞悠遠、鑼鼓鏗鏘,每一個瞬間都仿佛定格成中秋最美的畫面。散場時,不少村民仍佇立原地,西黃村村民黃建余感慨到:“好多年沒這么痛快地聽戲了,這月、這戲,才是真正的中秋。”戲曲聲遠,人情愈暖,月光籠罩下的西黃村,團圓有了更深的意味。 月到中秋分外明,情至深處尤為暖。這一系列活動的舉辦,不僅以創新形式傳承了千年民俗,更讓村民感受到社會溫暖,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溫暖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