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農技“智囊團”“出診”護豐收
當前,泰興各地水稻進入生長關鍵期。面對35℃以上的持續高溫,為保障秋糧穩產增收,泰興市的農技人員深入一線,以“點對點指導、面對面教學”的方式,在各鄉鎮水稻產區開展苗情監測和技術指導,將實用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構建起覆蓋“市鎮村”三級的農技服務網絡,用專業服務為秋糧豐產保駕護航。
日前,在泰興市虹橋鎮六圩糧食種植合作社內,種植大戶正按照農技員的建議,操作無人機為在田水稻噴施葉面肥,提升作物抗高溫能力。當前,該市大面積水稻處于生長敏感階段,高溫天氣對其生長有一定影響,農技服務的及時跟進為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田里的長勢很好,沒有重大病蟲害。每次用藥,植保站和農技服務中心都會給出相應建議,我們在關鍵時點開展防病治蟲工作,所以農田的防病治蟲效果和水稻長勢都不錯。經過專家指導,我們對每畝產量保底1100斤很有信心。”泰興市六圩糧食種植合作社副理事長楊昭衍的話語中充滿了底氣。
為確保關鍵科學管理技術落實到田,應對持續高溫,泰興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17個技術小組奔赴全市17個鄉鎮,深入田間地頭察看墑情與水稻長勢,指導開展水稻“一噴多促”工作。67名技術指導員通過“一對多”“一對一”的方式,聯系服務1000多家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每名農技特派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供精準的技術服務,連片示范綠色防控集成技術,以示范片帶動大戶,以大戶帶動小農戶,推進全市水稻綠色防控,切實滿足農民群眾在農技方面的新需求。 持續高溫導致田間水分蒸騰量大,水稻田需建立水層以彌補水分損失,改善稻田局部氣候條件。在古溪鎮尹垛村的水稻種植基地,種植戶王守明站在田埂邊,認真聆聽鎮派高級農藝師講解水稻排灌水要點,這些貼合實際的指導讓種植戶心里更有底。
“今年總體情況不錯,雨水相對均勻充沛,稻子長勢比往年稍好,預計畝均1300到1350斤左右。”古溪鎮顧莊村種植大戶王守明的臉上洋溢著期待。 當前,大部分水稻處于拔節長穗期,氣溫偏高導致需水量增加,需及時灌溉。農技人員根據不同水稻生長情況給出針對性建議,如早播早栽的水稻田可采取日灌夜排方式,晚播晚栽的水稻可適當輕擱田,這些科學的管理方式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保障。
目前,泰興市在田水稻達60.4萬畝,一二類苗占比90%以上,已進入拔節長穗期。通過狠抓各田塊關鍵措施落實,該市水稻整體長勢好于往年,為秋糧豐產搭建起堅實“架子”,這背后是無數農技人員和基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彰顯了黨員干部在保障糧食安全工作中的責任與擔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