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社區學堂”聚智匯力 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自打有了社區學堂,生活更有滋味了!”“大家聚在一起學習、娛樂,可熱鬧啦!”8月3日,走進泰興市延令街道華泰社區,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道出社區學堂帶來的新變化。 今年以來,華泰社區秉持“花開友鄰,華泰有您”理念,積極盤活閑置空間、整合多方資源,精心打造全齡友好、多元融合的“芳華學社”,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學知識、結鄰里、享服務,探索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想學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多,我們就開‘手機課’,年輕人喜歡烘焙,就請人來教做蛋糕。”華泰社區黨委書記劉照君介紹,學堂課程全由居民“說了算”。通過入戶走訪、微信群問卷等方式,社區摸排出花卉種植、書法繪畫等高頻需求,將其設為全年常規課;咖啡茶藝、養生保健等“小眾需求”則設為動態更新的點單課。目前,4門常規課已開課48節,12節點單課按需配送,從稚童到銀發老人都能找到“心頭好”。
“以前社區搞活動,總是‘干部干、群眾看’。現在有了‘芳華學社’,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瑤族居民陶丹大姐笑著介紹,為讓學堂“活起來”,社區牽頭組建“本土講師團”:法院退休法官來講法律常識,開花店的老板教大家插花,退休教師帶大家練書法……30余名“能人”通過線上微信群、線下座談會等渠道,成為居民身邊的“老師”。截至目前,已集結本土講師團成員12名,累計1400余人次參與課程學習,越來越多居民“觀眾”變成“主角”,社區的“智囊團”和“資源庫”不斷擴充。
“以前住對門都不說話,現在一起學太極、練書法,成了‘老伙計’!”華泰社區居民蘆淑萍說。學堂周周有課程、月月有活動、年年有展演,書畫展、手工藝展上居民作品掛滿墻,幸福鄰里節里大家一起包餃子、演節目。如今,200余名居民從“學員”變“志愿者”,主動參與社區議事、共享花園維護,鄰里矛盾少了,互助溫情多了,基層治理真正實現了“從找到人到凝聚人”。 此外,“芳華學社”還推出“驛站+學堂”的模式,免費提供無線網絡、手機充電、飲用水等,快遞員、環衛工人累了能歇腳。自驛站開放以來,已服務500余人次,成了連接社區與新業態從業者的“暖心紐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