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共濟:常州工學院學子以匠心點亮泰興兒童七彩假期
夏日的蟬鳴聲中,常州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童”舟共濟志愿服務團走進泰州市泰興市虹橋鎮虹德社區、同德村青仔公益暑托班,通過文化傳承、安全守護、科學啟蒙、心靈成長四大類特色活動,為當地暑托班兒童打造了一場兼具知識與趣味的“七彩假期”,讓鄉土文化、安全意識、科學好奇與情緒智慧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文化傳承:指尖流淌的鄉土味與非遺扎染的奇妙邂逅 “這是我做的蟹黃湯包,黏土‘湯汁’都快流出來啦!”在泰州早茶文化體驗現場,孩子們舉著用超輕黏土捏制的“燙干絲”“魚湯面”“蝦仁蒸餃”,興奮地展示成果。志愿者先以圖文結合方式講解泰州“早茶三寶”的歷史,再引導孩子們動手創作,讓鄉土飲食文化在指尖流轉。 在彩色非遺扎染活動中,藍、紫、粉等多色染劑與童趣創意碰撞出別樣火花。孩子們用皮筋、木夾固定布料,經浸染、氧化、拆解后,布料上綻放出如星空、彩虹般的獨特圖案。“我的布上開出了彩色的花!”孩子們的驚嘆聲里,非遺文化在稚嫩巧手中煥發新生。 安全守護:筑牢暑期生命防線“遇到有人落水,要記住‘叫叫伸拋’!”防溺水安全課堂上,志愿者通過真實案例警示、趣味問答普及危險水域識別知識,更設置情景模擬環節:扮演“落水者”的志愿者在“水中”掙扎,孩子們立刻運用口訣演練——大聲呼救、撥打110/120、伸遞長竹竿、拋擲浮物。此外,孩子們還通過繪制防溺水手抄報,將安全知識轉化為生動畫面,讓“珍愛生命”的意識深植心間。 科學啟蒙:動手實踐探物理奧秘“搖一搖,燈亮了!原來電是這樣來的!”在“愛迪生”工作坊,孩子們親手組裝簡易手搖發電機模型,隨著手柄轉動,小燈泡亮起瞬間,電磁感應原理變得直觀可感。隨后,用凸透鏡和硬紙板搭建的簡易VR眼鏡,讓平面圖片變成立體場景,“像闖進了魔法世界!”志愿者用通俗語言講解光學原理,為孩子們打開物理探索的大門,點燃科學好奇心。 心靈成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在情緒管理課堂,志愿者通過繪本故事、角色扮演引導孩子們識別“喜怒哀懼”,并通過拼建積木、做游戲緩解心情。孩子們在互動中練習“用語言表達感受而非行為攻擊”等技巧,逐漸學會駕馭內心的“小風浪”。“現在我知道怎么讓‘憤怒小怪獸’變乖了!”一位孩子的分享道出成長的收獲。 “童”舟續航,點亮未來航程“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和成就感滿滿的笑容,所有付出都值得。”志愿者的心聲道出活動初心。團隊指導老師表示,常州工學院機械學子以“匠心”設計活動,既傳遞知識,更播撒責任與探索的種子。“童”舟雖小,志在共濟。當大學生的手拉起小朋友的手,當知識的清泉流入渴望的心田,這個夏天,青春與童心的碰撞,在泰興市虹橋鎮的社區里,持續書寫著關于陪伴、成長與希望的溫暖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