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支筆,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近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省委書記信長星出席會議并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有力支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用好產業、人才、文化三只關鍵之筆,不斷探索創新,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提“產業之筆”,繪就“稻粱豐碩,豬肥雞壯”的富足圖。產業興則鄉村興,堅持“因地制宜”和“守正創新”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泰興市古溪鎮野芹村的江蘇順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全新集約化全封閉立體多層籠養技術養殖蛋鴨,實現養殖自動化與生態化完美結合;南京雙游村的 “番茄部落”,采用整體數字化運營,有效提高了人力資源效能管理,節約了施肥成本和人力成本;宿遷市陳集鎮不斷擴大優質葡萄高標準生產規模,加快 “葡萄 +” 產業融合,形成集采摘體驗、休閑觀光、智慧農業為一體的農文旅發展模式,推動了經濟增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充分挖掘當地水土資源優勢,圍繞果蔬、藥材等高價值經濟產物,形成優勢、打造品牌,以項目強支撐,在挖掘、流通、加工、銷售等環節持續發力,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繪就一幅幅“稻粱豐碩,豬肥雞壯”的富足圖。 提“人才之筆”,繪就“少長咸集,群賢畢至”的群英圖。人才是第一資源,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近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江蘇省鄉村建設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底,全省培訓工匠1萬名以上,其中“帶頭工匠”不低于1000名。鄉村工匠扎根農村,是鄉土文化的傳承者、鄉村風貌的塑造者,更是鄉村產業騰飛的助力者,要通過政策吸引、資金扶持、項目支撐為吸引,培育一批素質過硬、能力突出、群眾認可的頭雁工匠,讓“工匠精神”成就鄉村振興之路。人才建設還需注重傳幫帶,增強“造血”功能。通過跟班學習、培訓研修、專家講授等培育一批急需緊缺、表現突出的專業型人才;鼓勵一批“種糧大戶”“新農人”現身說法、傳授經驗,通過“結對子”“傳幫帶”形式不斷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提“文化之筆”,繪就“百花齊放,草木逢春”的興盛圖。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源頭。從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到黨的二十大按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快進鍵,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體活動、人氣火爆的鄉村文旅打卡地接連涌現。蘇州市承辦的江蘇省“村 BA”籃球邀請賽、2024“愛中華愛家鄉”中國農民詩詞文化展示交流活動入選2024 年度“大地流彩”鄉村文化優秀活動名單;吳中區胥口鎮、張家港市鳳凰鎮、昆山市周市鎮、常熟市碧溪街道先后獲全國“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優秀節目獎,數量全國第一......文明新風吹遍鄉村大地,譜寫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鄉村篇章。鄉村文化繁榮要多方發力,培育和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保護傳承民俗技藝,修繕古建、老街,舉辦文化節等,聚人氣添活力,為村民提豐富精神生活條件,共同繪就“百花齊放,草木逢春”的興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