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犁耕深翻 助力秋播質量提升
“犁耕深翻的深度應控制在30公分以內,而旋耕還田則只需10公分。”11月24日,在泰興市廣陵鎮通靖村,農技人員與種田大戶一同檢查深翻作業的效果。據了解,種田大戶張奇祥承包的1000畝農田,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全面實施了犁耕深翻作業。
犁耕深翻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作業,從機收開始,農戶就需要關注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秸稈過長、入土過淺會導致腐爛緩慢,若底肥不足,微生物會與農作物爭奪水分和養分。秸稈與土壤結合不緊密還會導致水分流失快,這些不當的秸稈還田方式可能會引發下茬小麥病蟲害嚴重、生長不良、出苗不齊等問題。“因此,田塊需要深耕至20公分以下,秸稈切碎長度控制在10公分以下,留茬高度不超過20公分,避免過高。深耕后,秸稈還田效果更佳,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泰興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糧作站副站長欒書榮表示。
近年來,泰興市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推廣“犁耕深翻+種肥同播”新技術,提高秸稈還田質量,促進小麥秋種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犁耕深翻和秸稈還田是提高田塊肥力、確保秋播質量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泰興市還推廣種肥同播技術,實現開溝、播種、施肥、覆蓋一體化,無需人工二次干預。與傳統冬小麥種植方式相比,犁耕深翻配合種肥同播技術,每畝可節省人工、肥料、種子等成本30元—50元,小麥產量可增加約10%,實現了省工、省力、省時、省肥。“目前小麥播種已偏晚,應選擇熟期早、穗形大、粒重高的優良品種,發揮品種增產潛力,并增加用種量,以密度彌補播種晚的不足。每遲播一天,畝用種量增加1斤—2斤,每畝最大用種量不超過40斤。”欒書榮建議。
為推廣農業技術,今年,泰興市農業部門聯合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的示范,探索適合本地的科技流程和要點,逐步向種田大戶推廣。截至目前,泰興全市秸稈還田作業面積已達42萬畝,預計秋季秸稈還田面積可達53萬畝。“今年爭取到省級秸稈機械化還田項目補助資金1499萬元,其中生態型犁耕深翻試點補助資金320萬元,將直接發放給參與秸稈還田和犁耕深翻的農戶。通過秸稈機械化還田,一方面有效減少隨意焚燒和堆放秸稈現象,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保墑能力,逐步提升耕地質量。”泰興市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孫年富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