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智能農機推動秋播效率與質量雙提升
2024-11-19
瀏覽次數:
大中小
11月11日上午,在泰興市巧蘭家庭農場內,一臺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播種起壟一體機正在田間忙碌作業,將經過藥水處理的種子均勻地播種到土壤中。據了解,該機器在系統預設路徑和地塊信息后,能夠自動執行直線播種,駕駛員只需通過液壓桿微調播種量。
“該系統電子控制,播種量清晰可見。機器一天工作10小時,可播種120畝。目前每畝播種26斤種子,行距2.8米,種植16行小麥,播種深度保持在2厘米,一次性完成播種、開溝、壓實等工序,效果十分顯著。”農場技術員黃玉林介紹,機器勻速作業,播種精確無誤,種子分布均勻,每千米播種偏差不超過2厘米,極大提高了播種精度。
目前,泰興市60多萬畝冬小麥播種工作已全面展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智能精量播種機已成為播種作業的新主力。智能農機與田間管理新技術的結合,不僅有效提高了小麥的出苗率,還解決了播種不直、行距不勻等問題,同時一次性完成旋耕、滅茬、施肥、開溝、播種、覆土等多項作業,極大提升了播種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小麥要高產,播種是關鍵。”泰興市積極推動有條件的農場引進智能精量播種機,部分農場技術員甚至在播種機兩側出口加裝三通和種子分流器,將作業寬度擴展至3.2米,實現小麥播種的全面覆蓋。“智能精量播種機能夠確保每粒種子的播種深度一致,預計畝出苗率可提高10%。”泰興市桂芳家庭農場業主朱紀祥說。
北斗衛星導航、農機改裝……在秋播生產中,現代科技的賦能和農機的改裝提升了質量和效率,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當前泰興市秋播以小麥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為重點,控制紋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蟲等土傳、種傳病蟲害的發生,同時開展精準的溝系作業,實現從種植到收獲的全程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