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法治文化“接地氣” 鄉村治理顯成效
“現在詐騙手段真是讓人防不勝防,我們老人特別要注意!遇到要匯錢的事情,一定要和子女溝通。”日前,在泰興市丹霞社區水岸嘉苑小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如火如荼地舉行。社區網格員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分析,向在場居民詳細揭露了以“養老服務”“養老保險”等為幌子的詐騙伎倆,并再三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務必提高警惕,守護好自己的合法財產不受侵害。 “社區真是太好了!不僅經常給我們傳授防騙知識,防止我們上當受騙,還經常過來慰問我們,讓我們感到十分貼心、暖心。”丹霞社區居民常裕民由衷地贊嘆道。 為有效滿足群眾“家門口”的法律服務需求,今年,丹霞社區圍繞群眾便利化、品質化的生活需求,統籌小區內的公共空地,打造法治廣場,設置了法治長廊、法治科普角等設施。同時,社區在各小區設置平安網格服務站,每天組織網格員和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搜集居民“急難愁盼”問題、調解矛盾糾紛,解決居民“堵心煩心”困難,讓“小網格”發揮出“大治理”的效能。此外,社區還充分利用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普及安全常識,讓法治宣傳更加貼近群眾、深入人心。 丹霞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朱丹表示:“我們堅持以居民法治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強法治小區建設,將網格作為社區治理的最小單元格,每樓棟至少一名法律明白人并實現全覆蓋。同時,我們充分吸收社會力量,不斷培優育強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隊伍,形成黨建為引領、居民為核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聯動治理共同體。” 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是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泰興市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街道民生實事項目,深化“姚王城鄉幸福共同體”建設,讓法治文化陣地真正“活”起來、“用”起來,不斷增強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 在姚王街道石橋村法治廣場,憲法、村規民約、廉潔文化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新時代文明實踐和文化建設宣傳欄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為鄉村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石橋村將法治文明建設融入到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發動村黨員干部、愛心志愿者等群體的作用,設立了“村居服務員”,每天巡查走訪,近距離傾聽群眾的心聲和訴求,參與矛盾調解,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 “現在我們村里的法治工作做得真是太好了!村干部特別負責,群眾的思想覺悟也提高了,不會輕易上當受騙。村里對老百姓的關愛真是無微不至。”石橋村村民魯新德對村里的法治工作贊不絕口。 石橋村黨委副書記朱永國介紹:“我們聚焦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發動村民集思廣益,共同解決鄉村治理中的痛點、堵點。同時,我們廣泛開展法治文化演出、‘面對面’法律服務等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提高文化陣地的利用率,讓法治文化陣地更加‘接地氣’。” 近年來,泰興市堅持“末梢治理、為民服務”工作要求,推動黨的“神經末梢”和基層治理的“基礎單元”深度融合、互融共促,同時解決群眾期盼的“微心愿”,讓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