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顆粒歸倉,讓“端牢飯碗”的底氣更足
暮秋之時,霜染楓紅,五谷豐登。廣袤的泰興大地上,田野里一片金黃,低垂的稻穗用沉甸甸的分量訴說著關于耕種與豐收的故事,“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豐收畫卷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次第展開,也奏響了喜悅豐收的“大地樂章”。
連日來,泰興市60.1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為了讓凝聚著農民朋友的辛勤付出和無數人期盼的糧食顆粒歸倉,市農業農村局發表了《全市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倡議大家及時收割成熟的稻谷,提高農機作業效能,以及樹立“減損就是增收”理念,切實增強安全意識。秋糧是全年糧食種植的大頭,在秋收這個關鍵環節,我們要落實責任,多措并舉,全力保障好其豐收豐產、顆粒歸倉,助力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為“端牢飯碗”貢獻泰興力量。
泰興市秋糧種植以水稻為主,間或有小雜糧、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因為種類繁多,生長時序不同,農作物的收獲時機也不一樣。秋糧收獲,分秒必爭。因此要搶農時、抓緊度,根據農作物生長實際情況,科學研判,及時收拾歸倉,保障秋糧收獲進度,讓在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的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負。 從春耕播下希望的種子,到夏耘灑下辛勞的汗水,秋收時節,我們迎來風吹稻浪好“豐”景,這喜悅的背后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帶來的便利,科技的“金戈鐵馬”為糧食豐收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豐收時節,我們更要利用好科技手段,主動謀劃對接,加大機械化普及水平和作業規模進度,統籌調度好機械社會化服務,對可能出現的機械服務資源緊張問題,制定好預定方案,妥善安排農機調度,制定科學的作業時間和收割進度任務。同時,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收”理念,作業前做好收割機具調試、收割路線規劃,最大限度減少水稻機收損失,確保顆粒歸倉。
顆粒歸倉,粒粒較真。從田間收獲到運輸,再到倉儲以及售賣,凝聚著農民汗水的結晶在這里經歷進入餐桌的“最后的歷練”。“收糧不易,儲糧更難”,要做到顆粒歸倉,秋藏和秋管工作也不能落下,絲毫不放松糧食烘干、入庫以及儲存儲備環節。 從田間地頭到收獲儲藏再到餐桌飯碗,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無數人的辛勞付出。顆粒歸倉,不僅是對勞動者辛勤勞動的尊重,更是對“端牢飯碗”的擔當。倉廩實,天下安。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糧食豐產穩產,更要珍惜每一粒糧食,杜絕浪費,讓“端牢飯碗”的底氣更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