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泰興:百萬群眾共引“長江水”
水是生命之源,滋養萬物,潤澤萬家。從提籃打水、人拉肩扛,到龍頭輕輕一擰,銘刻著一串串深深的足跡。泰興從以內河表水作為源水,到直引長江水,再到“深度處理水”的技術革新,提升了水質的穩定性,改善了自來水的口感,全市人民喝上了安全、放心、健康的飲用水。
在城區鼓樓路三井巷,半個世紀前,附近居民吃水、用水都靠這口井。如今,“古三井”挑水已成為歷史,但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來說,那段歲月依然記憶猶新。王慶霞今年已87歲,一直居住在鼓樓街,喝著這口井水長大的她告訴記者,從前,方圓幾里的人都吃三井頭的水,大家排隊打水、連夜打水,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為解決城區市民飲水難題,1973年,原泰興縣自來水廠開工建設。第一代供水人酷暑中奮戰兩泰官河,當年自來水廠便投入運營,但生產能力只有五千立方米/日,供城區部分居民飲用。
為了讓市民盡早喝上自來水,1985年,自來水二廠(現寶塔水廠)分兩期建設,竣工后日供水量達到了兩萬立方米。1995年,第三水廠竣工投產,生產能力達到了五萬立方米/日,“生命工程”跨入新的里程碑。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一直以內河表水作為源水,一到冬季枯水期,水質常常得不到保證。為了改善原水水質,保證城區居民飲上衛生干凈的自來水,1997 年,泰興市將二水廠的水源改建工程作為民心工程,并投入500萬元鋪設飲水管道,直接從長江引水。1998年,二水廠水源改建工程竣工,城區居民開始用上長江水。
2000年,開始實施區域供水工程;2001年,泰黃清水輸水工程一期竣工通水,生產能力三萬立方米/日,黃橋老區35萬群眾喝上了清冽甘甜的長江水。 截止2010年年底,泰興市區域供水工程基本竣工,120多萬人飲上長江水,提前5年實現目標。2020年,楊莊水廠深度處理工程竣工,水廠引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對水質進行深度處理,實現了從飲用合格水到優質水的跨越。
為保障穩定供水,近年來,泰興市新建了河失、黃橋等4座增壓站,進一步優化了鄉鎮供水質態。2021年,兩泰官河備用水源廠正式啟用,應急供水保障能力達十萬立方米/日。 從挑河水、提井水,到喝上自來水、長江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泰興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指數持續增加,這些都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