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鐫刻夢想,奮斗鑄就輝煌。再過10多天,我們就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我們從一窮二白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落后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今天的中國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江蘇省泰興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堅決扛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泰興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昨天上午,在亞太泵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焊花飛舞,不論是焊工,還是組裝試壓的鉗工,大家都在趕制訂單,井然有序地完成生產任務。 在企業一角,正在進行的潛水電泵密封性能測試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隨著吊機將測試樣品放入注滿水的箱體中,高壓氣體通過試管緩緩輸進電泵中,一旁的測試人員則環繞四周,仔細進行檢查。“這種水泵需要電機和泵體葉輪都潛入水中工作,因此需要具備高度的密封性能。為提高水泵密封性能,我們亞太泵閥與江蘇大學成立了技術攻關聯盟。”亞太泵閥有限公司裝配車間主任陳宗一介紹,通過與江蘇大學流體中心合作,對水泵密封結構做了理論研究和改進,由企業實現產品改進,效果顯著,目前,該企業的潛水電泵產品密封性能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高質量發展,工業是硬支撐,科技是硬道理,新質生產力是制勝法寶,亞太泵閥正從中受益。近年來,亞太泵閥先后與江蘇大學、揚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聚焦市場需求和前沿技術“兩個趨勢”,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理論研究與企業生產制造“兩個優勢”,聯手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形成高校“研發大腦”與企業“制造工廠”“1+1>2”的創新模式。目前,亞太泵閥先后承擔了10多項國家和省級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和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計劃。自主開發的大功率潛水電泵系列產品研發等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兩個新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 如今,這些以新技術推動產業發展的場景,在我市隨處可見。泰興市積極放大產學研效益,探索“大院大所+”、“互聯網+產學研”新途徑和新模式,全面摸排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意向,引導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革新生產流程,加強產學研合作,走出一條高科技、高效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泰隆集團子公司萬基傳動精密減速機生產車間內,機器人精密減速器正在生產線上抓緊生產。長期以來,受制造技術限制,全球工業機器人用的精密減速器基本被日本壟斷。看到這一巨大的市場需求后,泰隆集團將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的研發制造列為公司的攻關目標,雖然公司在減速機生產制造上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缺少理論支撐。為了突破這一技術創新瓶頸,公司與重慶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經過多方驗證,產品的各方面性能達到了國際標桿企業的技術標準,特別是精度和精度保持性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完全可以替代進口,今年來已經大量應用于國內多家知名機器人企業。”萬基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世才說。 協同創新、產業升級,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一拍即合,事半功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協同創新,共同開展科技創新項目,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企業提需求,高校來“搶單”。高校、科研機構將“金點子”送到企業一線,幫助企業擺脫“卡脖子”,進行產業升級,企業則讓“金點子”落地成“金果子”,產學研協同合作、互利共贏。 據了解,今年,泰興市以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為契機,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縣域發展的首選戰略和首要動力,堅持攀“高”逐“新”發展理念,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專家團隊開展深層次合作,引入優質項目,共建創新平臺、研發機構,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目前,已先后與中科大、蘇大、南工大等國內知名院校達成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引進、轉化,為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我市規上企業研發費用合計17.3億元,全市發明專利授權535件,同比增長124.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