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泰興市新街鎮吉高生態葡萄園,業主馬吉高忙著打包客戶訂購的陽光玫瑰葡萄。今年是他家葡萄第四年掛果,果實光澤度、糖分、串型顆粒大小都適中,基本在15到18顆一串,平均每串重量2斤1兩,達到了一級果的要求。 馬吉高介紹,農場采用物聯網技術智能控制棚內溫度,有效抵御了高溫天氣對葡萄的傷害,確保了果實的品質和產量。今年,葡萄園迎來了第四年豐收,每串葡萄顆粒飽滿、色澤誘人,達到了市場一級果的標準,每天可銷售四五十箱,持續熱銷至10月中旬。 2020年,馬吉高從外地返鄉創業,流轉43畝土地,投入170萬元建設了26畝聯棟鋼結構棚,從事葡萄種植。“葡萄好吃樹難栽”,為了能讓葡萄園走上正軌,馬吉高花了不少心思。“我們農場注重土壤改良和有機肥料的使用,通過深耕和施用有機鈣肥,提升了葡萄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馬吉高說,目前,農場擁有割草機、播種機、旋耕機等生產工具50多臺套,年產值150多萬元,年用工達1500多人次,為當地農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近年來,泰興市通過優化培育路徑,強化激勵措施,培育了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效益可觀的家庭農場,這些農場已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在新街鎮的另一片土地上,ππ家庭農場以其獨特的林下養雞模式吸引了眾多關注。農場主陳麗君是一名90后,愛好航拍、攝影。兩年前,她在航拍時,發現新街鎮東河村有一片完好的林地,于是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養雞產業。她堅持“全生態”養殖理念,通過種植梨樹和香樟樹為土雞提供天然的棲息環境,實現了種梨與養雞的循環發展。 陳麗君介紹,林下養的土雞相比大棚飼養的雞,產蛋量雖然較低,但蛋的品質更高,深受市場歡迎。去年,農場銷售土雞苗5萬多只、成雞3萬多只,銷售雞蛋10多萬枚,年收入超過100萬元。同時,她還通過土地流轉、托養寄養、訂單銷售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農場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幫助附近養殖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陳麗君還積極利用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通過直播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ππ農場的產品已在京東、天貓、盒馬等電商平臺上線銷售,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新街鎮不斷培育和保障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鎮已創建國家級生態農場1家,市縣兩級示范家庭農場共計47家。同時,政府還牽頭構建了“公司+家庭農場+農戶”的農企融合共贏模式,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提升產業附加值等方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隨著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泰興市農業生產要素進一步整合優化,激發了鄉村振興的無限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