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村的這個二維碼,一掃就能知道賦分標準和積分明細,確實非常方便!” “王莊村將捐資方的名字印在了積分兌換物品上,這能有效增強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越街社區的積分除了兌實物還能換取理發、修補等日常服務,很有借鑒意義!” …… 9月3日下午,泰興市召開全市“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建設現場觀摩活動,各鄉鎮(街道)宣傳委員和省級以上文明村黨組織書記一路同行,學習先進標桿,交流善治經驗。 “來佤家坐坐”“上佤家吃飯”,是泰興人見面最樸實的招呼方式。“佤家”一詞中飽含著濃濃的鄉土情和歸屬感。“佤家文明存折”是推動基層治理、引領文明風尚的最佳催化劑。2023年以來,泰興市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選取17個村(社區)開展“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建設,通過將群眾文明行為量化賦分、物化增效、固化成風,全力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打磨,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顯著提升,黨群之間、鄰里之間以及商家與市民之間的關系越發融洽,積“小善”而成“大美”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層層聯動,問需定責,提升真抓實做的執行力 人民群眾的需求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想要把握其中的脈搏,不僅需要加強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更需要社會力量的“細針密縷”。 走進泰興市姚王街道王莊村,這里的“365圓桌”自治會人氣爆棚。“村民們可以在會上暢所欲言,村‘兩委’會根據意見和建議的可行性,對‘佤家文明存折’的積分事項進行動態調整?吹阶约旱南敕涞厣,看到村莊環境和文明風氣越來越好,大家伙兒的參與感和榮譽感自然就提升了。”王莊村黨總支書記吳俊華介紹,村里總結推行的積分銀行“1635 ”工作法,即“制作一張積分存折、制定六類積分內容、開展三項評議活動、拓寬五點資金來源”,得到了村民和在村企業的廣泛關注和支持。目前,全村參與總人數達到2128人,已獎勵69.6萬積分,合算13.92萬元。 王莊村在積分制建設上的成功探索,得益于泰興“市級指導、鄉鎮領導、村級主導”的工作機制。為讓積分制的落實更“接地氣”,泰興市前期圍繞“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公益奉獻”等重點工作,廣泛開展調研探討、征求意見,讓實施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執行推進。市委政法委、農業農村局、民政局、婦聯等責任單位則根據方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協作、形成合力。在此基礎上,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大展身手,不斷豐富宣傳推廣的形式與內容,提升知曉率和普及率,并通過動態調整、更新完善,持續優化制度體系和管理運行體系的認可度和適配度,確保“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落實落細。 目前,泰興市17個試點均已打造出“有管理制度、有積分超市、有專業隊伍、有實際成效”的“四有”格局,轄區群眾對積分制基本實現由“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根本轉變。
以點帶面,逐步覆蓋,激發各美其美的創造力 “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唯有不斷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實踐,才能建立健全具有縣域特色、時代特征、泰興特點的德治體系。”泰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紅東認為,推動“佤家文明存折”建設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就是創新。 一直以來,泰興市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支持和鼓勵基層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努力探索積分制建設的新途徑、新舉措和新機制。如分界鎮滕興村抓住社會能人支持家鄉事業發展的契機,以888臺凈水器推行“積分制”管理,打造鄉村治理好模式;河失鎮河頭社區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創新“集中+自助”兌換模式,充分激發了群眾參與積分管理的熱情;虹橋鎮廣福村通過整合“積分超市”“廣福亭”“百福園”“福文化廣場”等德育資源,宣傳行善積德的人文故事,打造積分制管理的“精神超市”。這些村(社區)敢闖敢試、大膽探索,為全市推進積分制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可提升”的示范樣板。 下階段,泰興市將充分考慮人口結構、產業發展等區域差異,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覆蓋”的總體工作思路,嚴格把關定向,引導各村(社區)“量體裁衣”,以“各美其美”的創新活力,繪就“滿園春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圖景。
議評曬獎,公平公正,增強長治久效的生命力 “剛開始看人家的積分比我家高,我還很不服氣,后來看到榜上張貼的‘文明瞬間’相片,一下就明白了自身的差距,今后我得加把勁,向人家看齊!”虹橋鎮廣福村村民李大媽經常在積分超市與街坊們“嘮嗑”,許多隨行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逐漸明白了崇德向善的重要性。 “佤家文明存折”是虛功實做、利義結合的有益嘗試,也是奉獻和回報、義務與權利的有機統一,其長治久效的根本在于公開公正、接受監督。 為保障積分制的規范運行,泰興市、鎮兩級針對各村(社區)在“佤家文明存折”建設過程中的程序規范、群眾參與、結果運行和資金保障等重點難點進行實時跟蹤指導,并將積分制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各村(社區)試點在集體“議”、科學“評”、公開“曬”、集中“獎”四大步驟中,始終履行民主程序,全過程公開操作,鼓勵群眾自評、群眾之間互評、干部考評,充分引導群眾成為積分制的監督主體,并通過提高積分制與村民評先評優、社會化服務和惠民政策支持等工作的融合度,將“佤家文明存折”打造成信得過、拿得出、叫得響的文創品牌。 今后,泰興市將全力擴大“佤家文明存折”的群眾參與面和受益面,奮力推動市公民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文明可感、幸福可期”的新實踐,譜寫“強富美高”新泰興建設現代化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