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糧食生產什么,銷售什么,人們稱之為“看天吃飯”“隨行就市”。如今,泰興市發改委糧儲系統積極探索,協調糧食前端生產,引領種糧主體取向“優糧優價”,讓田間管理和農事環節更加規范,生產銷售流程持續優化,凝聚起出產優質稻米的強大合力。
8月29日,在泰興市根思鄉金禾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技人員與種植大戶一起查看田間水稻長勢。“因今年夏季持續高溫,水稻抽穗揚花期較長,與水稻‘三病兩蟲’防治期疊加,田間管護要求較高。”泰興市農技推廣中心糧作站高級農藝師羅品忠介紹,目前主莖粒數平均兩百粒左右,后期要噴施葉面肥,增加莖粒重,以達到高產攻關效果。 據了解,金禾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流轉耕地1400余畝,主要推廣種植新品種寧香粳9號,每畝成本約850元。如何在控本情況下,提高水稻畝均產量?今年,泰興市發改委與農技部門聯動,按照“大面積提單產”思路,實施控肥、控苗、控病蟲“三控”抗倒綠色節本增效技術,減少氮肥投入,預計畝均可增產27.2公斤、增效68.6元。“提高糧食產量是種植大戶的希望,產量提上來才能增加收入。”合作社理事長唐兆國表示。
糧食豐產是種植大戶豐收的前提,其價格也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為助力種植大戶跳出“豐產不豐收”怪圈,泰興市發改委提前介入,按照“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對接、以銷定產”思路,強化種糧大戶與種子企業、加工企業相互對接,積極引導農戶與企業簽訂種植收購優質稻訂單,切實解決“種什么”“怎么銷”等生產難題。在張橋鎮巧蘭家庭農場,300畝可可大米加工廠預定的南粳9108生長茂盛。“今年,水稻畝均可產625公斤,10月上旬新稻谷就能上市,會送到儲備庫和米廠。”種植大戶黃慶介紹。 近年來,泰興市緊緊圍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積極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一方面,促進種糧大戶和糧食企業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開展標準化、綠色化、品質化生產,開發更多綠色優質、營養健康的糧油新產品。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推動糧食企業向上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保障區域糧食安全。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運用優質糧食工程既有成效,支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龍頭骨干企業、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等開展糧食綠色倉儲、品質品種品牌、應急保障能力、質量追溯、節約減損健康消費等‘六大提升行動’建設。力爭到2025年年底,全市培育2個示范企業,有效提升全市糧食科技保障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泰興市發改委工作人員葛琳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