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智能田間觀測站內,泰興市農技人員正在查看智能誘蟲設備捕獲的害蟲種類和數量,綜合評估當前田間蟲情。 該觀測站位于曲霞鎮,可以自動記錄區域內農田的降水量、光照、溫度,代表性地反映出張橋、姚王、虹橋等多個鄉鎮的蟲情現狀。“該設備通過燈光誘集害蟲,利用AI技術識別其種類,并將數據上傳至平臺,便于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內進行匯總,實時掌握蟲情的消長動態。”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技術員楊馨介紹。 經過分批次、多片區、有規律地查看害蟲誘捕情況,農技人員明確了我市田間正在廣泛發生稻縱卷葉螟蟲害現象。這種蟲害具有爆發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對水稻生產影響極大。 為有效控制稻縱卷葉螟蟲害,農技人員在全市3個重點綠色種植示范片放出了稻縱卷葉螟的“天敵”——赤眼蜂。這些赤眼蜂是由人工大量繁育后批量生產的,每個釋放器內含有3000頭以上的赤眼蜂,能夠在24小時內孵化并開始捕食稻縱卷葉螟。與傳統的農藥防治相比,赤眼蜂防治實現了真正的綠色無污染,適用于有機稻和綠色水稻的生產。 除了釋放赤眼蜂外,農技人員還結合我市耕地大面積流轉種植的現狀,及時啟動了重大病蟲害預報制度,發布預報15期、預防信息1000余條。同時,重點加強了對種糧大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培訓,指導他們科學用藥、合理防治。 泰興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制定了“蟲口奪糧”保豐收實施方案,明確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原則,分類指導、綜合防控。截至目前,已實現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不少于73.98萬畝次,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8%,主要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72%。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減少了病蟲危害損失和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切實做到了病蟲危害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