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興市深入踐行“修建公路、融合產業、串聯風景、造福群眾”的發展理念,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顯著提升農村公路的交通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讓農村公路成為群眾心中的“幸福路”和“致富路”。
在姚王街道封岱村,村民們如今可以在改造后的通村道路上悠閑散步。這條路過去常因積水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但如今已變得平坦寬敞,兩旁還種植了香樟和紫槐,環境煥然一新。 十年來,泰興市積極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自2018年以來,已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1272公里,改造危橋284座,完成縣道大中修208公里,安防工程1503公里。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162公里,路網密度達185公里/百平方公里。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極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宣堡鎮在每個自然村都安排了一至兩名巡查員,對復雜路段進行細致排查和處理,同時引入無人機對綠化較少且隱患較少的道路進行數智化巡查。 十年來,泰興市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管養工作,以“路長制”為切入點,不斷完善三級管養體系,對臨水臨河、平交道口等事故多發點段實施常態化隱患治理,確保每條路都有人管理并取得實效。
黃橋鎮祁巷村的黃祁線連接新334省道和小南湖風景區,沿途串聯多處鄉村風景,開設多項旅游項目,年均接待游客20萬人次。2023年,祁巷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4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
泰興市大力發展“農村公路+”融合發展模式,促進農村公路與特色產業、生態優勢相融合。宣堡集鎮的三梅路不僅方便群眾出行,還串聯了多個文化景點,打造了5條特色旅游線路,吸引了20多家農家樂和家庭農場入駐。
今年,泰興市將農村公路建設列為民生實事重點項目,預計投入2.4億元用于道路、橋梁及安防建設,以進一步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改善交通條件和環境質量,提升農村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