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藍電環保的電除塵器試驗臺上,新改進的電除塵裝置試驗結果令人振奮,各項指標均符合預期。通過將工頻電源改為高壓電源,該裝置的除塵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江蘇藍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電器事業部部長張宏星介紹:“原來我們設備的除塵效率達到99%左右,現在通過技術改進,我們能達到99.6%。” 藍電環保作為泰興市的一家老牌環保企業,主要生產高效靜電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成套設備、布袋和電袋復合除塵器等。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藍電環保于2021年開始籌建“煙氣除塵與脫硫工程研究中心”,并與東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發平臺。這一平臺的建立不僅提升了煙氣除塵和脫硫的制造水平和競爭力,還使藍電環保在有色金屬電除塵領域的話語權得到了顯著提升,其電除塵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5%以上。 江蘇藍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華表示:“按照我們投入的電除塵器的量來計算的話,2023年共為用戶回收的礦粉塵將近250萬噸,特別是對有色金屬回收,這一方面將近30萬噸,價值超過100億元。” 企業研發機構是產學研合作的產物,也是新時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泰興市積極鼓勵企業開展多元化技術創新活動,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各類型研發機構,開展超前研發和技術儲備。 晨光數控機床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公司建有“江蘇省碳材料及功能部件精密加工機床工程研究中心”,在這一省級研發機構及其他創新資源的賦能下,公司累計可使用專利數超過40件。其中,2個專利是國家“863”項目產品,2個專利是國家“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重大專項項目產品,還有3個專利是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產品。企業研發機構在助力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愈發凸顯。 江蘇晨光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善元表示:“我們螺紋磨床正在積極準備承擔國家的項目攻關,將來要研發出高精度的螺紋磨床,提高整個國家的裝備水平。雖然我們的企業規模不是太大,但我們希望把品種搞多一點,對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統計,截至目前泰興市擁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460家,其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51家。這些研發機構主要分布于精細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裝備等“123”特色產業,成為泰興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聚集高端創新資源、開展產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下一步,泰興市將梳理匯總未建立研發機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清單,建立臺賬,持續跟蹤,一對一地開展政策宣傳和輔導,引導其按照標準自建內部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