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興市分界鎮的七賢綠花菜專業合作社內一派繁忙而喜悅的景象:村民們肩扛手提,車輛滿載著新鮮采摘的小米辣,紛紛將這一季的辛勤勞動成果送至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吳伯元站在門口,滿臉笑意地迎接每一位送辣椒的農戶。 “我們合作社緊跟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今年與湖南的一家公司簽訂了辣椒種植協議。試種第一年,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每畝地產量高達4000斤,按照與廠家簽訂的訂單保護價每斤一塊五來計算,每畝地的收益可達6000元。這樣的好收成,極大地激發了農戶們的種植熱情,大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吳伯元介紹。 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集聚了20多家家庭農場、100多個小農戶,有了這個基礎,合作社把重點放在了蔬菜加工、批發銷售等市場環節上。村民丁桂蘭是眾多受益者之一,她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家里試著種了點小辣椒,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收成這么好。到現在為止,已經賣了近200斤,每斤兩塊五,比預期的收入多了不少。這下子,家里的日子更有奔頭了!” 針對不同地域家庭農場的產業特色和發展特點,近年來,泰興市引導家庭農場分行業組建農民合作社,通過整合資源要素,發揮體量規模優勢,實現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拷L江的虹橋鎮廣福村,是江沙蟹養殖的集中地。依托市江沙蟹有限公司,廣福稻田養蟹農業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合作社成立后,廣福村依托市江沙蟹有限公司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制定了統一的產品標準,大力發展“稻蟹共生”生態養殖。至目前,合作社已發展養蟹面積超過2000多畝,成功擦亮了“江沙蟹”這一金字招牌。得益于生態養殖的優質品質和合作社的品牌效應,江沙蟹的銷售價格較市場價每斤平均高出15元,成員畝均增收超過4000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為了確保江沙蟹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合作社成立了專門的市場小組,定期對蟹農、加工企業和銷售市場進行檢查,確保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均嚴格遵循產品規格標準。同時,合作社還組織專家團隊對養殖者和加工者進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加工方法,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我們深知,只有確保產品質量,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和消費者的信賴。”廣福稻田養蟹農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林軍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稻蟹共生’生態養殖模式,加強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努力將‘江沙蟹’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品牌,為更多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家庭農場升級為農民合作社,深度融合的背后是服務能力和服務質態的提升。在崇福村的高標準農田上,六圩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專業托管服務小組正使用無人機進行施肥作業,高效快捷。該合作社副理事長王凱表示:“我們通過引進良種、優化農機作業和植保服務,使得稻麥平均產量達到每畝1200斤左右。目前,我們已流轉近六七千畝土地,機械設備和固定資產投入超過600萬元,年托管純收益達到85萬元。” 讓優質的家庭農場領辦興辦行業農民合作社,增強了單個家庭農場抵抗風險的能力,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凝聚了品牌發展優勢。目前,泰興市共組建以家庭農場為主要成員的農民合作社68家,吸納658個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入社,經營服務面積達18萬多畝,帶動成員戶均增收5萬多元,初步建立了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