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庭搬到群眾家門口,人民法院與基層力量雙向奔赴,一站式高效化解矛盾糾紛……“融合法庭”是什么?如何實現“融”與“合”? 融合法庭以基層治理體系為依托,整合資源、融合信息、聚合力量,建成功能強、低成本、多場景的應用訴訟服務站。運用信息化技術提供“一網通辦、一站全辦、跨域聯辦、就近可辦”的事務辦理空間,為人民群眾提供訴與非訴的解紛渠道,將法律服務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年初,泰興市人民法院與河失鎮聯合打造了融合法庭。法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集矛盾聯調、在線訴訟、法治宣傳、人物協查等功能于一體。設置了調解區、操作區、遠程調解顯示區等3個功能區。進一步豐富和增強了鄉鎮“一站式”矛調平臺的功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在家門口的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 “融合法庭”的設立,不僅填補了河失鎮因原河失法庭撤并而導致的法庭不在“家門口”的空缺,也是對傳統訴訟模式的一次深刻變革,是司法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
“融合法庭”是如何參與、指導轄區內糾紛化解的呢? 具體運轉流程 糾紛由村居自行排查或者當事人申請,網格組織和社區調解員先行負責調解,調解不成的或需要法官專業指導的,可統一交由“融合法庭”的人民調解員處理。 人民調解員接收到案件后,結合具體案情,依托“江蘇微解紛”展開線上調解或約至“融合法庭”進行線下調解,在調解過程中遇有問題,亦可由“聯系法官”在線指導,或邀請其他調解員在線參與調解。 調解成功的案件如有需要申請司法確認或法院制作調解書的,可以依托江蘇微解紛平臺在線申請,由“聯系法官”審查后,出具相應裁定書或調解書,上傳至微解紛平臺進行送達。 如有調解不成的,亦可由專職調解員指導通過“微法院”小程序網上立案,后續亦可通過互聯網開庭小程序進行在線訴訟,讓當事人實現一站式便利化解糾紛和訴訟。 姚王街道十里甸社區融合法庭是泰州市首個村級法庭,根據轄區內糾紛特點以及產業發展需要、風俗文化特征等,圍繞鄉村環境整,農村建房等重點領域,幫助村居修改制定一批高質量的村規民約,并及時解決基層群眾的法律問題。 “融合法庭”堅持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基層治理的理念,強化融合、能動司法,將矛盾糾紛化于萌芽、止于未發。下一步,泰興市將持續深化“融合法庭”的功能完善和服務升級,全方位多舉措推廣融合法庭,不斷提高融合法庭的知曉度、認可度和參與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