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江蘇泰興虹橋鎮三橋村毛家圩莊臺,村民們正忙碌于綠化修剪和環境整治。毛家圩實施“增綠添彩”工程,與長江生態廊道景觀區、四橋港風光帶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大江風光樣板。“現在這里的景色多好看啊,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村民黃耀明興奮地說。
隨著泰興沿江生態廊道建設的深入推進,一條長達12公里的綠色長廊,已成為展現濱江風光和圩田文化的亮麗名片。立足獨特的資源稟賦,泰興沿江村居正通過片區式、組團式聯動,將分散的鄉村美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共同繪就了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動人畫卷。
從毛家圩向北500米,同在沿江生態廊道拓展區的濱江鎮新星村,依托3公里江堤,充分發揮“水網密布、水道縱橫”的優勢,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整治,示范打造9個美麗宜居莊臺,村莊綠化覆蓋率45%;建成泰興市首個河長制主題公園;深入挖掘串聯長江斷流、天星洲、漁港記憶等區域特色文化,“一河一景”打造“圩上人家”特色沿江風光帶。“現在環境整治得很干凈,栽了很多樹,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開,河水也很清。”村民孟憲君贊不絕口。
圍繞“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泰興市長江沿線村居協同生產、生活、生態規劃,深挖農旅產業,分別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區、紅色文化體驗區以及長江圩田生活區。“我們這里風景美,環境吸引人,游客來這邊,都能吃到新鮮的雞鴨鵝等農家美食。”家庭農場業主譚馬平說。通過系統改造,村居形成了圩田生態濕地公園,保留圩上人家景觀空間格局,開展觀景、垂釣、露營、燒烤等田園游玩項目,讓“生態顏值”和“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沿江圩田是典型的濱江型農業文化遺產,我們通過著力做好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加快打造憩于景、游于圩、學于田的泰興圩田文化風景區、沿江圩田和美鄉村重點片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泰興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志生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引導沿江片區做出精品、做出特色,通過系統規劃,不斷開發圩田文化旅游區,申報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三產融合發展、圩田文化復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