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黃橋小提琴一直名揚四海,占全國產量的70%,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近年來,黃橋做足樂器產業鏈的前伸后延,涵養全民音樂素質,越來越多的黃橋人不僅會造琴,還會拉琴,會賞樂,千年古鎮躍動起澎湃的音樂脈搏。 在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鳳靈集團新廠區,工人們正在全自動刨板機、中央除塵系統等智能環保設備的協助下,精心制琴。近年來,鳳靈集團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線,進一步做大做強樂器產品。同時,拓寬銷售渠道,有力提升了黃橋提琴的美譽度。 黃橋鎮作為泰興市域副中心,是一座千年古鎮、紅色重鎮、文化名鎮,更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提琴產業之都”。全鎮現有提琴、吉他、鋼琴等生產企業220多家,年產各類提琴70萬只,吉他200萬把,提琴生產總量占全國70%以上,占世界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被譽為東方的“克雷蒙娜”。越來越多的黃橋小提琴“出海”,讓世界各地的樂迷認識了黃橋。40歲出頭的仇新亮是靚琴坊提琴制作中心創辦人,每年從他工作室“走出”的精品小提琴僅20多把。在他看來,靚琴坊是借了鳳靈集團的東風,制琴既要講究師承,也要注重與同行交流,更要將藝術審美與個人風格融入琴中。 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營商環境與產業支持,不僅讓“舶來的”西方樂器在黃橋落地生根,更讓千年古鎮 躍動起澎拜的音樂脈搏。蔡雨恒是黃橋小學教育集團十橋校區四年級的學生,從小就有音樂夢想的他,自打進了小學校門,便開始了小提琴演奏練習。 2010年,黃橋鎮將音樂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工作列入全鎮的中小學校綜合管理測評,致力打造樂器特色產業和藝術教育事業。目前,全鎮85%以上學生接受過音樂藝術教育。樂器藝術的普及教育,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了家鄉的樂器產業,也涵養了藝術素質。近年來,黃橋小學教育集團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在普及葫蘆絲教學的基礎上,還開設了小提琴、大提琴、古箏、吉他、鋼琴、架子鼓等樂器社團課程,形成了班班有琴聲、人人會演奏的濃厚氛圍。 愛音樂,愛生活。今年72歲的孫德林與樂器相伴已有50個年頭,長笛、竹笛、葫蘆絲、小提琴、二胡、薩克斯……可謂樣樣精通。在他的感召下,身邊人也紛紛拿起了樂器。 城市有理想,心中有熱愛。近年來,黃橋鎮通過推動樂器“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工程,讓老區人民在愛樂玩樂中獲得美的享受。公園綠地、街邊角落、繁華商圈……飛揚的音符無處不在。黃橋鎮琴韻社區組建的“琴藝樂隊”,成員年齡跨度大,職業也各不相同,有廚師、工人、教師、學生……他們在音樂的感召下集結在一起,定期在社區舉辦小型音樂會,共同譜寫“愛樂之城”的燦爛音符。 如今的黃橋,樂器產業越做越火,新城越建越漂亮,音樂生態湖畔更成為市民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一個被藝術賦能的“愛樂之城”正在廣袤的蘇中大地上嶄露頭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