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積極參與秸稈禁燒,可以加5分,今年上半年總分就是110分。”6月11日,在江蘇泰興分界鎮趙莊村,志愿者與村干部正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積分計入 “佤家文明存折”。村民可憑積分,在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獎品。該村將文明積分牌掛在村部門口,公示了全村1100多戶的積分情況。
任金龍是一名退休教師,喜歡侍弄花花草草。村里推行文明積分制后,他的這項愛好,每個季度都能兌換到獎品。“獎品雖小,但意義大,激發了參與美化村莊環境的興趣。今后,我將發揮帶頭作用,讓身邊的人一起參與進來,促進和美鄉村發展。”任金龍說。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近年來,泰興市圍繞全域干凈、全境整潔的工作目標,積極推廣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引導和鼓勵廣大村民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打造新時代和美鄉村。
連日來,在濟川街道房元村,第三方管護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清理河道。夏季氣溫升高,水生植物長得快,管護人員每天早上7點前就分頭趕到10條莊河,打撈水生植物,保潔河道、清掃路面、清運垃圾,管護情況,與管護人員的報酬掛鉤。濟川街道鼓勵部分村居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引進第三方管護公司。各村居每月一次檢查、考核,每季度按照街道“三長制”的要求考核。
“我們圍繞‘環境優,河道美,人居樂’的要求,配備了19個工人,2臺鏟車,10臺農用車以及8輛保潔車,針對房元村的村莊環境實施維護和整治,確保不留一處衛生死角。”管護公司負責人王愛軍表示。
泰興市把環境整治作為小切口,系統推動農村社會、文化、生態大變革,堅持內外兼修,和美鄉村顏值更高,農村環境更綠更美,三年來累計投入8.6億元資金。截至目前,已建成331個美麗宜居示范莊臺,1個鎮、8個村入選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名單,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創成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33個。 近年來,泰興市堅持一村一策、一體推進,突出河道路道、莊臺綠化、美化亮化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強化考核運用,把農村人居環境管護工作列入鄉鎮(街道)鄉村振興專項,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村主體責任,扎扎實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