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幫忙辦了低保,我還在到處發愁給妻子看病的事呢,真是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啊!”江蘇泰興黃橋鎮黃坍村村民王某眼噙淚花。王某家本是低保邊緣家庭,本人患腸癌,妻子一直患有肺部疾病,女兒在外打工。今年5月,社會救助觀察員發現王某向站點所在的診所咨詢治療情況。黃橋鎮救助站協助鎮民政科工作人員入戶走訪、資料核查。目前,王某家已成功辦理低保,王某妻子實施了手術治療。
強化巡訪核查,助力精準救助。泰興市聚焦特殊困難群體,積極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并以臨時救助“救急難”為補充,編密織牢基本社會救助民生“防護網”。同時,進一步統籌救助資源、凝聚救助合力、優化救助流程,探索“社會救助+社工站”模式,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工作站與慈善社工站“雙站融合”,每年平均給予每個鄉鎮(街道)站點15萬元的經費補貼。工作站配合鄉鎮(街道)開展新申請救助對象入戶核查工作、指導申請人信息填報,協同開展民主評議、救助對象公示;常態化開展低收入人口關愛巡訪,密切關注邊緣家庭生活狀況,主動發現應保未保人員,幫助協同申請。
優化救助模式,開展精細服務。黃橋鎮探索“傳統走訪+觀察點采集”的形式,摸排收集困難群眾致困線索。定期走進困難群眾家庭,排摸基本需求情況,收集急難愁盼的問題;在沿街商超、診所、藥店、小區門崗等公共場所設置“社會救助觀察點”,進一步拓寬社會救助觀察員隊伍,截至目前,共收集致困線索160余條,將26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保障范圍。虹橋鎮創新打造“虹潤江城•情暖萬家”社會救助和社工服務品牌,實施“情暖虹橋”公益行動,積極鏈接社會資源,主動加強與各類志愿服務組織的協作聯系,開展志愿活動100多場次,提供各類慈善救助服務500多人次。
建立長效機制,推動精密管理。泰興市制定各級站點運行工作方案、考核評估辦法、培訓和督導計劃等文件。聘請專業督導團隊,采取“線上+線下”模式,每月不定期現場督導,每季度團體督導。搭建互相學習、借鑒的平臺,定期開設學習課堂。實行月度考核和階段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清單化服務,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實施承接機構優勝劣汰選用機制。一些鄉鎮雙示范站探索制定激勵政策,通過典型宣傳、先進表彰、星級獎勵,發放專項交通、通訊補貼等舉措,激勵村居社工和社會志愿者積極作為。
下一步,泰興市將持續推廣“社會救助+社工站”模式,將社工站的入戶走訪、資源鏈接、社區活動等與救助業務融合,讓基層救助服務工作站逐漸成為救助服務領域多方需求傾聽的“耳”、發現資源的清明“目”、精準識別的靈敏“鼻”、政策解讀的宣傳“口”,助力精準救助、多元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