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近6年心血的研發成果,就要在泰興落地開花了!這些天,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邱仁輝正在為自己領銜的維吉特新材料科技(泰州)項目奔忙著。 “都說從學術到產業之間一直有一道鴻溝,被稱為‘死亡之谷’,再過幾天,我就要與江蘇產研院、泰州產研院、泰興市簽訂四方合作協議,真正跨越這道鴻溝,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了。”邱仁輝說。
邱仁輝主要從事生物質復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經過多年攻關,其在棕櫚油高效轉化及生物基樹脂配方開發方面實現了技術創新性突破。去年,該項目被江蘇產研院泰州分院“相中”,以“撥投結合”模式,助力項目成果落地開花。 從被“相中”到項目落地,僅用了一年時間,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泰興出臺的一個文件。4月17日,該市推出了泰州首個地方重大產業技術創新項目撥投結合管理辦法,設立5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大張旗鼓”地對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創新項目予以支持。“泰興此舉,進一步明確了縣市地方政府支持‘撥投結合’方式出資路徑,可以更高效率地撬動省、市產研院對應的財政專項資金,進一步推動項目快速實施。”泰州產研院副院長谷行楗說。
“撥投結合”是江蘇產研院推動先進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主要是為幫助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跨越“死亡之谷”,具備產業化應用水平。2022年剛剛成立的江蘇產研院泰州分院,緊扣泰州產業需求和發展要求,依托長三角國創中心、江蘇產研院創新資源網絡,積極推行這一“撥投結合”模式,努力為泰州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智慧力量。 還以維吉特新材料科技(泰州)項目為例,該項目經過省、市產研院嚴格篩選,進入發掘和培育階段。其間,產研院通過舉行行業論證會、技術專家論證會、學術論證會等等,深入論證項目技術前瞻性、引領性和顛覆性,評估項目成熟度、發展前景、市場應用等等,再根據項目情況和地方產業特點,對接地方重點園區,找到項目最適合的投資區域。 “項目轉化單靠科學家技術團隊推動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融資,找銀行貸款,要抵押;找風投基金投資,人家要控股。”邱仁輝告訴記者,簽訂四方協議后,落地后的維吉特新材料會得到省、市產研院和泰興1:1:1財政資金配比投入,資金按項目進展節點分期劃撥,有效解決市場融資失靈問題,幫助團隊承擔早期研發創新風險。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模式不與企業爭利,將主導權交給項目技術團隊,不僅在資金上給予鼎力支持,而且將技術增值部分賦予項目團隊,以保證團隊在項目發展中的主導權。不僅支持創新,而且寬容失敗,若項目成功,財政支持資金則轉化為投資,以市場化方式轉股或退出;若項目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給予寬容。 “‘撥投結合’模式既解決技術早期‘市場失靈’和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缺乏‘容錯機制’問題,又促使團隊在資金使用上‘斤斤計較’,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谷行楗說。
搶抓“新”項目蓄勢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下發展熱點。泰興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地方看來,鏈接全球創新技術資源的產研院,其篩選培育出的“新”項目,無疑更加精準、更加匹配并且更具前景。 目前,泰興已通過“撥投結合”模式,助力維吉特新材料、江蘇集萃聚合新材料項目落地,這兩個項目不僅技術含量高,而且市場潛力大。其中,維吉特新材料項目成熟后可實現千噸級棕櫚油生物基單體及無醛膠黏劑、再生瀝青劑的產能。江蘇集萃聚合新材料項目預計總投資10.8億元,建成后可年產5000噸EB用光學樹脂系列產品、7400噸光學樹脂系列產品及10000噸OCA光學膠和光學離子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