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操大辦的人少了,人情負擔輕了。”說起人情新風,泰興市分界鎮開綠村村民張先慶頗有感觸。近年來,全國文明村——泰興市分界鎮開綠村積極創新思路方法,通過完善村民議事協商機制、推行“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等一系列舉措,引導村民在點滴小事中向上向善,以文明鄉風滋養百姓心田。
“硬環境”培育好村風。“請新郎新娘走上舞臺,向所有來賓致意……”4月12日晚,開綠村夏小新家庭在“惠民吉慶會所”舉辦婚宴,這是今年此地舉辦的第12批宴席。為整治婚喪陋習,推進移風易俗,2017年,開綠村能人王紹富投資10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紅白事免費操辦場所。在這里,從廚師到雜工,大多由本村村民免費幫忙。“許多村民,把辦紅白喜事省下的錢,用來添置旋耕機、插秧機等農業機械。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種田效益。”村民丁左勇感慨地說。截至目前,場所已承辦各類宴席200余場,為村民節省150多萬元支出。
“軟引導”營造好氛圍。“家里有了紅白事,不要大操大辦、鋪張浪費……”2月5日,開綠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周玉春來到“振興亭”,向村民宣傳移風易俗的知識。開綠村原叫開祿村,以烈士周開祿名字命名。2001年村莊合并時,開“祿”村被改成開“綠”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村里組建了由“五老”、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全過程監督村民的宴席規模、標準等是否符合村規民約。同時他們利用“人熟、事熟”的優勢,采取“線上+線下”“入戶+座談”的形式,傳播“三農”政策和農業科技知識。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宣講70余場次,發放宣傳冊500余份。
“小積分”引領新風尚。為更好地激發村民支持和參與科技興農、移風易俗工作積極性,開綠村探索實施“佤家文明存折積分制”,將村民的文明行為量化為積分,對存在大操大辦、高價彩禮、人情攀比等情形的家庭,扣除相應積分。積分高的村民,可以在積分超市里兌換相應獎品,同時優先參與“文明家庭”的評選,通過“以善積分、以分換物、以物激能”的方式,有效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目前,在全村范圍內評出1221戶“文明家庭”、23對“好婆媳”及28名“身邊好人”,發放各類積分獎品3000余件。 如今,分界鎮開綠村黨總支團結帶領村民,積極投身8000多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4家農業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鼓勵發展8家農村電商,引領更多人投身現代農業,讓鄉風文明賦能鄉村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