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江蘇泰興市,近日迎來了養殖業的繁榮時期。螃蟹養殖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塘邊地頭隨處可見養殖戶們忙碌的身影,構成了一道別樣的田園風景線,生動地展現了螃蟹養殖產業的蓬勃生機與豐收在望的“豐”景。 專業指導,讓特色養殖科學高效 日前,在分界鎮滕興村的銘濤家庭農場,螃蟹養殖戶劉志在漁業農技人員的專業指導下,精心為剛投放的蟹苗配制了科學的營養飼料。據漁業農技人員介紹,這種特制的飼料充分考慮了蟹苗生長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能夠有效促進其健康成長。眼下,螃蟹已經完成了第一次蛻殼,進入了快速生長期,對營養的需求量大增,增加了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可以確保蟹苗得到充足的營養支持,保證其順利成長。這一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不僅有助于螃蟹的生長,也為后續的養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漁業農技員的指導,養殖戶從冷庫中取出深海小魚打碎成泥,再配上益生菌發酵的玉米,投喂到蟹塘當中。這樣的螃蟹口糧雖然價格上比普通飼料每公斤上漲了12元,但通過定制化的食譜,螃蟹能夠有效提升活力,避免發生“蟹塘病”,提高了蟹塘畝產綜合效益。“我們從苗開始就要舍得投喂,包括它的溶氧量要高。放養密度跟水草的密度要適量,螃蟹在這種舒適的環境當中,才能夠健康成長。目前,我們農場的成蟹畝產量在二百七八十斤。”養殖戶劉志介紹。 創新模式,釋放螃蟹養殖新潛能 當前正值水上春耕的緊要關頭,泰興市的江沙蟹養殖戶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漁業播種與繁育工作。他們不斷探索、創新生產模式,力求通過科學養殖和精心管理,為今年的增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石。
在泰興市廣陵鎮禪師村,江沙蟹養殖基地成為了村民們的新希望,這里采用的“螃蟹+鱖魚+河蝦”的套養模式,深受大家的喜愛和認可。更為獨特的是,蟹塘四周綠意盎然,400株陽山水蜜桃、200株黃巖蜜桔以及200株翠冠梨環繞其中,不僅美化了環境,更為這片水域增添了自然的韻味。林下,雞、鴨、鵝自由漫步,它們的存在為江沙蟹創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養殖戶們帶來了豐厚的多元化收入。如今,這種創新的養殖模式已在禪師村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為當地的農業和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稻蟹共生”,綠色生態養殖展新顏 以綠色為底色,今年的“水上春耕”為“菜籃子”增添了更多健康成色。“稻蟹共生”是一種“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生態種養新模式。在虹橋鎮廣福村泰興市江沙蟹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使用釘耙、手扶拖拉機平整蟹塘中的稻田,準備培土移苗。據了解,虹橋基地已開展“稻蟹共生”養殖三年,飼養模式和技術工人都已經十分成熟,畝均綜合效益可以達到萬元以上。
通過開展“稻蟹共生”養殖,實現“一水多用、生態循環、達標排放”的高效生態養殖,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的綜合生產能力和資源利用率,助力漁民增收致富。今年,虹橋基地從泰興市河蟹協會引進了10多萬只本地“江海21”優質蟹苗,爭取將每畝的螃蟹產量再提高15公斤、水稻產量再提高50公斤。 “我們種植的水稻可以吸收螃蟹塘底泥里面的營養成分,等螃蟹長大了,它就直接進入稻田,起到松土、祛蟲害的作用,這樣我們就減少了稻田的農藥和化肥的成本。”泰興市江沙蟹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勇說,“希望今年大家吃上的第一只江沙蟹是我們泰興的。”
從制備定制飼料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泰興市螃蟹養殖戶充分利用豐沛江水、高沙土質融合而成的獨特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創新養殖模式,積極開展生態養殖,取得了獨特的高沙土池塘生態養殖成功經驗。至目前,全市江沙蟹養殖面積超2000公頃,共有養殖場(戶)200多家,春季投苗放苗已基本結束。 隨著“水上春耕”的深入推進,泰興市螃蟹產業蓬勃發展,已然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近年來,該市大力發展特色螃蟹產業,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嶄新活力,擘畫出鄉村繁榮、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