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顯示,全球貨物出口3年來首次下降。而從商務部獲悉,2023年,我國進出口5.94萬億美元,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面對壓力挑戰,我國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始終將貿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堅持向“新”發力,推動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增,外貿發展質量優中有升,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外貿的發展不僅有力地踐行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促進了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還帶動了產業升級,激發了新業態。 新產品優化結構塑造新優勢。機電產品作為我國制造業的優勢領域之一,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贏得全球市場競爭力。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占出口總值的58.6%,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已實現了從服裝、家具、家電等外貿出口“老三樣”為主向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為特點的“新三樣”轉變。出口產品的結構持續轉型升級,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邁進,這既需要新興產業領域創新驅動,形成完整高效、穩定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也需要政府引導,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不斷增強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優勢,為出口持續增長夯實基礎。 新業態釋放活力激發新動能。自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已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在“買全球、賣全球”方面持續釋放優勢和潛力,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動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具有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也因此成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勢力,不僅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球,也成為境外消費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渠道。然而,面對國際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跨境電商法規、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等因素,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以適應全球貿易的新格局。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繼續加大對新業態電商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新市場拓展合作開辟新空間。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引技和引智并舉,與世界一同尋求合作點、延伸合作鏈、拓展合作面,加快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持續擴大外貿“朋友圈”,不斷培植外貿發展新的增長極。近年來,無論是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等重點展會的成功舉辦,亦或是“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等項目全面啟動,都讓中國消費者更多地享受到來自全球的特色優質產品,為全球廠商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機遇,為貿易增長創造了良好條件,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擴大了同世界各國經貿往來。今年一季度,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增速均高于整體,中國外貿合作共贏的前景依然廣闊。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持續增強外貿競爭新優勢,著力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開拓外貿合作新空間,展現出中國“韌實力”,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