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正式拉開帷幕,同時線上平臺繼續常態化全年運營。這次廣交會上新機遇、新展品、新思路“三新”潮涌,參展企業創新轉型,不斷積聚新優勢,充分表明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勇立潮頭的腳步不會停滯。 新機遇,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預測,2024年至202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中持續位居前列。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等國際機構認為,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力強、潛力大、機遇多,將長期保持強勁的向好態勢。從琶洲港澳客運口岸客流預計超1萬人次,到2.86萬家企業參加出口展,再到會場內6萬外商云集、人頭涌涌,都在說明廣交會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將經貿回暖的“好信號”分享給各國,為全球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新展品,中國“智造”“種草”全球。本屆廣交會第一期以“先進制造”為主題,重點突出先進科技產業,展示新質生產力。美的、海信、奧克斯……這些家喻戶曉的國際知名品牌,當年也是從廣交會走出,如今已打下龐大的世界產業版圖。廣交會見證了中國產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變遷史。從以往展品基本都是農產品、土特產,到手機、電視等機電產品也漸漸走進展館。如今,VR、虛擬AI、人臉識別等高科技產品都在展館里屢見不鮮。腦機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動化生產工業機器人、高精密噪音壓力機等智能產品超9萬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了5500家,參展企業積極結合AI、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化技術改善生產運營,助推中國制造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新思路,打破貿易壁壘,搭建合作橋梁。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廣交會已經成為中國不斷擴大走向世界的橋梁。每屆廣交會上,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聚集,有力推動了貿易、投資、消費、旅游和餐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自創辦以來,有超930萬境外客商參會,全球合作伙伴更是達到了195個。依托廣交會平臺,共建國家不僅能采購到優廉的中國產品,還成功打通了本國特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可謂是一舉二得。新時代的中國踐行“開放的中國,共贏的世界”的堅定諾言,不僅促進了自身新發展,也為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擴大互惠互利,續寫共贏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必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大進步與繁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