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每一年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都會評選出十位具有年度新聞性、代表性的模范人物,他們的感人事跡全面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精神風貌,是一座座精神豐碑。 今年的感動中國模范人物,老科學家俞鴻儒為國家潛心研究風洞技術50年;被譽為賽場上“勞模”的張雨霏,面對高強度的賽程,毅然表示“為祖國,必須去”;特教老師劉玲琍愛崗敬業,33年來所教的80多名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這些人物身上,充分展現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優良品質。這些獲獎者或是傾一己之力,或是踐一生之諾,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跡,驅散了冬季的寒意,傳遞著超越時間和地域的力量。這些平凡又偉大的普通人,無愧于殊榮。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在不同領域散發出一種本能的“俠氣”,一種源自內心的道德召喚,一種平凡人身上的不凡追求,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切,不知不覺讓人心生敬佩、肅然起敬。他們用生命寫下的動人故事,飽含流年的芬芳與恬淡,孕育信心與希望,夯實著社會的道德基座,引領著社會風尚向上向善。 感動不是一瞬間的火花,感動常在,感動的力量也常在。將感動的種子播撒進更多人的心田,當向善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由木及林、由林成森,化為更多人的價值守望,我們必能守得愛的芬芳溢滿人間,而這,正是感動的意義。每一個人的善心善行,終將匯成“人間值得”的溫熱。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身上的善念與行動,正在感動更多人,他們用生命寫下的動人故事,孕育信心與希望,給人一種積極向善的精神指引,指引人們向前奮進。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每一個“感動中國人物”背后都是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段頒獎詞字字鏗鏘,億萬同胞隔著屏幕產生共情,只因為頒獎詞中的主人公們在普通的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情。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做不成的”的風洞奠基人俞鴻儒,他們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鼓舞鞭策著我們時刻牢記使命,積極投身創新報國實踐,為了人民的事業,甚至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 感動中國的人物是奮斗在各條戰線上千千萬萬無名英雄的縮影,用信念扛起時代重任,用行動為人民撐起一片艷陽天,在他們看來,是義不容辭的使命。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也是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昂首闊步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涵養為民情懷,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恒立志、立長志,放飛夢想,彰顯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時光荏苒,對于感動,我們不僅沒有審美疲倦,反而歷久彌新。因為我們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正是這些感動著我們的人不斷付出、負重前行,我們的明天才更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