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景點都人山人海”,居民旅游熱情持續升溫,清明節假期的出游人數和消費金額遠超2019年同期。一個繁忙的短期假期,正是中國經濟復蘇向好的一個寫照。同時,近期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返擴張區間,進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一系列數據均表明,內需動力、供給動能、對外貿易正在全面釋放,反映了中國經濟正處于上升勢態。 “中國經濟如同遼闊的海洋,絕非狹窄的小溪。”雖然難以一眼看到海洋的全貌,但我們卻可以從每一次波濤的翻涌中感受其壯闊。我們無需回溯太久,僅從今年元旦至春節、元宵,再到清明的每一段時期的經濟涌動,就足以彰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與穩健。而當我們綜合考慮內需動力、供給動能、對外貿易等多方面的數據,更能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正如春日的暖陽般穩步上升。“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洗禮,中國始終屹立不倒!展望未來,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堅韌!” 內需動力“勢頭猛”,驅動中國經濟“快車道”。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且現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今年以來,這一“主動力”逐漸發力,最近的清明假期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數據顯示,在短短三天的假期里,全國國內旅游人次達到了1.19億,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5%;國內游客的旅游消費總額為539.5億元,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12.7%。旅游市場的持續繁榮進一步展現了經濟的蓬勃活力。同時,在有效的就業促進和收入增長政策的推動下,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預計將不斷恢復和提升。 供給動能“馬力大”,助推中國經濟“穩增長”。要推動中國經濟穩步攀升,不僅需要消費“馬車”快速前行,生產“機床”的平穩運行也至關重要。PMI指數作為經濟監測的先行指標,50%是其臨界值,PMI超過50%則表明經濟在擴張。今年三月,中國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以及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達到了50.8%、53.0%和52.7%,較上月分別提升了1.7、1.6和1.8個百分點。這三個重要指數都處于擴張區域,顯示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加速,以及我國經濟景氣度的回升。借助這一良好勢頭,進一步激發生產動能,我們有理由期待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能夠實現。 對外貿易“信心強”,展現中國經濟“廣前景”。“狂風暴雨可以撼動小溪流,但無法動搖大海。”這無法動搖的大海,具有著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的貨物貿易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良好趨勢,已經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貨物貿易的進出口總額達到了6.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8.7%,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新高。具體來看,出口增長了10.3%,進口增長了6.7%,實現了進出口的“雙增長”。中國的繁榮,對全世界都是有益的。中國對外貿易的韌性、潛力和活力,都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了來自中國的推動力。 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三大引擎“勢頭強勁”,推動中國經濟“上春山”。珍視每一刻春光,分秒必爭,不斷積聚前進的動力,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也定會繁榮興旺,信心滿滿地邁向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