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業指導很及時,讓我充分了解新質生產力和就業的關系,為我今后的職業發展,積蓄了不竭動能,指明了努力方向。”參加泰興市2024年首期就業創業培訓班學員趙麗萍感慨地說。今年以來,泰興市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初步探索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就業服務新模式。 廣調研,讓就業供需高效匹配新質生產力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泰興市首先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組織市、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深入用工單位,走近群眾身邊,了解摸清當前的就業供需情況。經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將會創造大量高技術含量、高人力資源附加值的崗位需求。比如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的信息網絡技術人員,還有智能操作員、數字化信息員等崗位的需求旺盛。市人社部門將堅持需求導向,及時發布新質生產力的崗位需求信息,讓供需更合理匹配、高效快捷。
強機制,讓就業平臺精準對接新質生產力 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從而更精準對接新質生產力。依托黃橋鎮南街社區零工和農民工集散地,建設南灞橋碼頭就業服務站;根據濟川街道躍進社區位于萬達廣場商圈人流量密集的情況,把就業服務嵌入日常生活場景,實現信息資源的流動與共享;針對延令街道三營社區困難群體相對集中的現狀,開設“家門口”技能培訓講堂和新業態群體“充電室”;結合姚王街道桑木村農村勞動力富余的特點,設置“助力鄉村振興就業小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五類重點群體開展崗前培訓和在崗職工技能培訓。開展“泰好創 興好業”等各類主題活動,積極為重點群體搭建就業服務平臺。
提動能,讓就業能力促進提升新質生產力 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強化人才支撐,提升勞動者素質能力。深入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和青年群體專項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通過量身定制,組織濟川藥業集團、兆勝空調集團等單位開展項目制培訓,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技能培訓、人才培養2500人次。創新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及時融合新質生產力相關內容,讓學員了解新質生產力基本內涵和技能需求。目前,已開展新質生產力就業指導1800人次。
優形式,讓就業服務實時貼近新質生產力 實施新質生產力重點企業用工保障行動,為重點用工企業配備就業服務專員,提供全鏈條就業服務。創新引才方式,以“周末體驗直通車”形式邀請大學生群體走進泰興各大園區企業,變“走進高校”為“請進企業”。建立校地合作關系,舉辦校園行專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校園招聘會,今年以來已組織企業赴省內外高校開展校園引才活動5次,與6所院校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加強用工保障,發布企業用工“招賢榜”,篩選出全市九大熱門崗位,按照薪酬待遇排名,進一步擴大了行業頭部企業影響力。目前,已舉辦2024年新春大型招聘會、人才專場招聘會、婦女專場招聘會等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0場,服務用工企業600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