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更替,華章日新,轉眼又到一年清明時。恰逢人間四月天,春和景明之際,廣大青年干部不妨趁此清明假期外出放風散心,共賞春日美景,共感“清明”初心。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廣大青年干部可于紅色景點中感“家國初心”。無論是無錫的渡江戰役紀念館,還是淮安的周恩來紀念館,亦或是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都記載了那段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歲月。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百萬雄師過大江”,回望那段崢嶸過往,正是無數革命先烈舍生取義,才有了如今的國泰民安、盛世繁華。刑場上揮筆寫就“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至死堅守共產主義旗幟;縱深一躍的狼牙山五壯士以他們“生同志,死同烈”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率領全排頑強抗擊的楊根思用生命詮釋“三個不相信”……常懷英雄事,不忘來時路。清明之際,吾輩理應銘記先烈事跡,傳承先烈遺志,賡續紅色血脈,滋養家國情懷。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廣大青年干部可于清明祭掃中感“文明初心”。掃墓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承擔著文化教化作用的同時,也是家風文明的一種傳承載體。但大家在清明掃墓遙寄哀思的同時,更當注重祭祀過程中“度”的把握。如今,移風易俗、文明緬懷已成為社會新風。作為青年干部,在祭掃活動中,要學會以身作則,自覺抵制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做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的帶頭人,倡導以鮮花祭祀、植樹紀念、寄情誦讀等方式取代以往的焚香燒紙,低碳祭掃、保護生態環境;以網上祭拜、線上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主動將祭掃從實地實物祭掃引導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營造文明祭祀新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清明。 “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廣大青年干部可于明前茶韻中感“廉潔初心”。《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明前茶采制于清明節前,茶湯清澈澄明,恰如青年干部當守之初心。相比于“59現象”,現今青年干部“早節不保”的案例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這也讓不少群眾表示“怎么我還沒上岸,他就先落馬了?”作為青年干部,必須要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做到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為人做事不碰思想高壓線,不破紀律擦邊線,樹牢正確政績觀、價值觀,切忌享樂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堅持“民本位”思想,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于清明悟“清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