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線上政務、視頻聊天、社區團購……現如今小到出門買菜,大到城市治理,信息化和數字技術已深刻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在高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2024年3月6日下午,政協聯組會上,來自科技界的吳建平委員表示:“我們必須努力實現下一代互聯網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網絡強國的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吳建平委員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贊同:“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互聯網這一關必須要過。”
抓牢核心技術,過好互聯網這一關。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回望國內,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50萬億元,互聯網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撐。縱觀全球,世界大國均將信息化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互聯網正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高地。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核心技術一旦受制于人,就有被“釜底抽薪”的危險。因此唯有掌握互聯網核心技術,才能掌握互聯網發展主動權。近年來,從2G、3G時代的追隨跟跑,到4G、5G時代的領跑超車,我們實現了一定領域的技術突破,但是核心技術的短板依然突出,網絡強國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繼續集中力量進行科技攻關,翻過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攻堅克難中書寫了網絡強國的時代華章。
過好互聯網這一關,必須壯大輿論陣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便利人民生活、提高社會效率的同時,也對國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考驗。作為國家主權空間的一部分,網絡主導權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都是從搞亂人們思想開始。因此,網絡時代如何唱響“主旋律”,抓牢“話語權”,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好內容一直是輿論場的“硬通貨”,從“守護解放西”到“閃閃的兒科”,從“科目三”到“逃離大英博物館”,一大批網絡作品成功破圈,背后正是捕捉到了“主旋律”和“大流量”的交匯點。面對新時代的網民,唯有重視互聯網、適應互聯網,以“網絡化”“生活化”語言,書寫中國故事,才能實現“線上”“線下”的同頻共振。
過好互聯網這一關,必須加強網絡綜合治理效能。數字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處處都是直播間”,互聯網在方便人們表達自我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種種煩惱。網絡詐騙、虛假短視頻、低俗人設……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面對種種網絡亂象,一方面我們必須加大整治力度,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不斷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我國網民規模已接近11億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安全人人有責,我們理當共同維護,既管好自己不傳謠不信謠,又要做好網絡監督,積極舉報不良信息、有害視頻,自覺凈化網絡空間,爭當網絡安全衛士。
縱觀世界文明史,從工業革命到電氣革命,再到現如今的信息革命,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面對新一輪的信息革命浪潮,我們唯有順勢而為,不斷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