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紅線、保障發展、節約集約、高效服務……與改革同頻,與發展共振,江蘇省泰興市主動作為、規范履職,切實扛起“兩統一”部門職責,多項工作在全國有聲、全省有位。近5年來,泰興市多次獲評“江蘇省土地執法先進縣(市、區)”,被認定為首批“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被評為“全國林草系統先進集體”。
今年以來,泰興市堅定不移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業務優秀、作風優良、自身優異”的“三優”要義,走在前,作示范,爭一流,全力鍛造“講政治、守紀律、敢擔當、能吃苦、善作為”的新時代自然資源“鐵軍”,為建設“三生”協同的現代化新泰興提供有力支撐。 黨建引領 以過硬隊伍抓好全局業務 近年來,泰興市按照“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開展“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先學一步”“以學促行專項行動”“助企惠民進園區走訪調研”等活動,將黨建引領融入工作、融入日常。突出培養業務復合型干部,重點培養征地報批、規劃管理、林業管理、土地整治、執法監管等攻堅先鋒型干部,長期培養能解征地補償、確權登記等群眾關切難題的實干暖心型干部,深入推進了“三個表率”模范機關建設和“五抓五強”行動,充分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和為民情懷。
抓班子、帶隊伍、講廉潔、強服務……泰興市不斷落實工作舉措,聚焦融合發展,奮力書寫為民答卷。泰興市還深入開展“四個一”精品黨建行動活動,打響了“泰燃先鋒”黨建品牌和“自然為民”服務品牌,引導系統上下樹立向上、向善、向廉正能量,讓黨旗高高飄揚在工作一線。 積蓄綠能 林田湖草厚植為民“底色” 抬望眼,白鷺成群,田埂飛。俯頭視,稻花香里,說豐年。近年來,泰興市自然資源保護能力穩步提升,萬畝耕田向“糧”看齊。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泰興市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提請市政府與各鄉鎮(街道)簽訂年度自然資源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鄉鎮(街道)“一把手”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耕地保護責任。“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經自然資源部審批通過,依法依規、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同時,扎實推進林業綠化工作,全省首推“林長+檢察長”機制,豐富拓展“林長制+”相關內涵,加快市林長制主題公園建設,抓好國家級病蟲害中心測報點監測維護,定期上報監測信息和數據更新,林木、林地、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向縱深發展,省級生態公益林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建成綠美村莊(森林生態示范村)158個。
有序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出臺《關于做好2021—2023年度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土地整治工作目標,通過提高項目實施補助標準和獎勵資金,充分調動鄉鎮(街道)實施項目的積極性。五年來,共完成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項目庫項目401個,新增耕地面積9310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5005個,新增耕地面積31883畝,其中增減掛鉤項目位居泰州第一,全省前列,有效保障項目報批所需的占補平衡和空間規模。 守耕地,實倉廩,安天下。泰興市秉持歷史違法零庫存、新增用地零違法和監管責任零容忍的“三零”目標,綜合運用實時監管、智慧監管、網格覆蓋等手段,分輪次、分階段部署開展各類違法用地整改工作,堅決遏制新增耕地“非農化”、農地“非糧化”行為,全市違法違規用地存量逐年大幅下降。此外,還利用線上平臺和線下講座,宣傳土地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規,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營造全民爭當土地守護神的良好社會氛圍。 精繪藍圖 最強要素注入發展“活水” 翹首期盼的高新區綠能環保產業園39座廠房建設工程鏖戰正酣,投資12個多億的神意公司第一條生產線已開始生產,16層以上的晟楠電子高標準廠房多次被省表彰……“我們以保障企業權益為導向,精準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創新服務舉措、提高服務質量、延伸服務范圍,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水’。”欒俊表示。 “項目為王,用地是基”。為精準高效服務重大項目,泰興市科學編制空間規劃,積極上爭計劃指標,統籌配置土地資源要素,積極推行土地資源要素的有償使用,對重大項目、城建惠民項目、交通強市項目、“三比一提升”項目等用地予以優先保障。同時,常態化開展全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整體評價,全覆蓋所有開發園區土地集約利用專項評價,積極開展“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鼓勵園區、鄉鎮(街道)利用存量土地建設四層以上帶工業電梯的高標準廠房。五年來,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3465畝,全市2008年以來土地供應率由81%提升至91%以上。
泰興市進一步暢通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通過加快審批時效、實行容缺預審、優先受理辦理、簡化審批流程、推進并聯審批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成交即交地、交地即發證,三證齊發”綜合服務模式。全面構建“一城3廳18分局窗口26銀行網點124中介及開發企業便民網點”的“同城通辦”新格局,建成線上服務平臺,打造高效便捷的“全程不見面”模式。首創商品房“雙預告”獲全省全面推廣,“跨省通辦”“線上蘇小登”“政銀合作”工作亮點頻現,不動產帶押過戶服務場景應用拓展列入全省試點。5年來,營商環境評估結果一直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