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泰興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讓職工群眾“少跑路、多途徑、辦成事”,不斷提升泰興市人社系統服務效率。以“打造15分鐘人社服務圈”為導向,不斷推進“基層辦、就近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以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為目標,著力解決基層、企業、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便民化、零障礙為導向,持續推出社區人社服務驛站、“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人社志愿服務隊、社銀合作網點以及上門服務等貼心暖心舉措,提升“就在身邊”人社服務品質。
全市首家“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在黃橋革命老區揭牌 3月30日上午,泰興市首家“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在黃橋鎮南街社區舉行揭牌儀式,這一天共有4家企業進站招聘,提供了38個工種400多個崗位,吸引了周邊群眾300余人前來求職選崗,黃橋鎮并有勞動保障協理員充當就業政策的“宣傳員”、就業崗位的“信息員”、就業援助的“服務員”,在現場提供了就業指導、勞動關系和政策咨詢等服務。據泰興市人社局副局長孫建民介紹:“今年泰興市將切實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預計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6家,兜底幫扶不少于300名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登記失業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人員等五類困難人員就業,實現收入有增長、上崗有補貼、權益有保障”。
織密“紅色服務圈”托起新就業群體穩穩的幸福 “就像娘家一樣溫暖貼心。”這是90后外賣小哥湯江平對黃橋鎮琴韻社區“紅韻驛站”的評價,這個“暖”,不僅暖在“小哥”身上,更暖在“小哥”心里。泰興市織密“紅色服務圈”,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建立服務暖“新”驛站,取名為“紅韻”,旨在通過提供紅色服務,大力營造溫暖韻味。驛站遵循“做足黨味、做暖家味、做濃情味”的理念,方便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就近小憩,免費提供臨時保鮮、微波爐加熱、電瓶車充電等“20+N”項系列暖心服務,保障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并組建了一支‘紅韻’志愿服務隊,每天都會有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驛站輪流坐班,為新業態就業群體提供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就業困難幫扶、公益性與零工崗位信息、失業保險、勞動維權等精細化的咨詢服務。
再深化“社銀合作”提升合作網點業務經辦能力 日前,在泰興市召開的全市“社銀合作”網點經辦業務集中培訓會議上,該市人社局有關業務骨干對經辦人員進行了就業創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社保卡等政策培訓,并結合系統操作演示、疑難案例解析和現場討論交流等方式,對新出臺的《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規程》、《江蘇省工傷保險經辦管理服務規程》進行了全面深入講解,確保全體人員能及時掌握最新政策內容、業務流程和經辦要求,切實提升“社銀合作”網點服務能力。為滿足企業群眾對更便捷、更高效人社服務的需求,合理利用銀行、基層平臺等資源,拓展服務渠道,泰興市在已將40余項人社業務前移至全市17個鄉鎮(街道)、350個村(社區)辦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推進“社銀合作”項目,繼續將人社業務以委托受理、授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下沉至合作銀行。目前,該市“社銀合作”網點達18家,社保卡金融網點達96家,涵蓋農商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10大銀行,對進一步加強人社業務經辦能力建設形成了有益補充,構建了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務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