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一個收獲的季節,一個播種的季節,也是一個孕育新希望的季節。我,江蘇泰興沿江地區的一只白鷺。稻蟹共生的蟹塘上,尾水凈化的濕地里,園區河道“生態浮島”上,我和同伴們時而展翅飛翔,時而憩息覓食。隨著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泰興沿江生態不斷變好變美,我的與江共生“朋友圈”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多,也更喜歡這“一江清水、兩岸蔥綠” 的新時代“春江圖”。 下面,就由我來見證“共護長江”的新變化,講述“與江共生”的新故事——
沿江建綠廊,眾鳥蹁躚享天堂 共護一江水,綠意奔涌來。12公里長的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宛如一串翡翠鑲嵌在長江邊,這里已成大家的樂園,我們在此安家、繁衍…… 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但曾遭到過度開發,我們有家難回。2018年,泰興市劃出50%以上的長江岸線實行永久性保護,啟動實施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努力把長江泰興段建設成為長江大保護的示范樣板和綠色發展名片。
天星洲生態綠化防護經濟林建設及濕地修復工程竣工,建成融濕地保護、濕地修復、科普教育、科研監測、濕地體驗、濕地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據泰興沿江濕地鳥類生態觀測點統計報告,天星洲有97種鳥類分布,其中雁形目、鶴形目、鸛形目為主的水鳥57種。如今,這片綠色的江岸,成了鳥的天堂,形成獨具特色的大江風貌、濱江綠廊、圩田風光。
尾水進濕地,涵養共生好生態 飛越長江江堤和廊道,我們進入泰興經濟開發區。這是一個特別的家園——泰興經濟開發區尾水凈化生態濕地。這里,蘆葦隨風搖曳,旁邊的樹上不時飛出“小伙伴”灰喜鵲,而濕地西邊中溝的河坡上,大家時而飛起,時而憩息,中溝里還有野鴨在嬉戲……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泰興經濟開發區“關停并轉”傳統化工產業,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綠色轉型。2020年泰興市在拆除廠房修復地塊上規劃建設230畝尾水濕地,目前已投入1.1億元建成80畝。
作為一只白鷺,沒想到,我還能與“神奇”的太陽能板共沐陽光,與水草共“舞”其上。人們利用太陽能發電,給水體曝氣增氧,大幅度提高河道水質。“浮島”上還種著水草,引來我和喜鵲、鷓鴣等小伙伴們起起落落,形成“和諧共生”特色景觀。
稻田養螃蟹,好生態種出高效益 在長江邊虹橋鎮廣福村江沙蟹養殖基地,一串串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水面下正藏著一只只肥美的螃蟹。我和同伴們歡快地翱翔在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上空,這里是江蘇省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區。當然,也是一群群小䴙䴘的快樂天堂。大家有時悠然自得地游在水面;有時突然潛入水底,又從不遠處鉆了出來;有時成群結隊地起飛,用“凌波微步”在水面劃出一道道長長的水痕。
怎么樣?聽完我講的故事,大家對泰興有了新的認識吧?長江大保護實施六年來,泰興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沿江生態環境修復,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泰興篇章。聽,新時代長江之歌已經鏗鏘奏響,分外嘹亮,而我們在歌聲中,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