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大地初醒。位于江蘇省泰興市經濟開發區的格林美(江蘇)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屋頂,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電池板開始新一天的“發電”;在泰興市城區21公里“雙水雙河”濱水步道,人們迎著朝陽奔跑,跑出了又一天滿滿的能量;在鄉村,“六位一體”工作人員開始保潔村主干道……從化解歷史累積性環境問題,到打造綠色發展標桿;從守好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到“美麗宜居”,泰興市“十年一役 只此青綠”,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一組組數據見證著生態環境蛻變,演繹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樂章,更讓老百姓在天藍、地綠、水清中,不斷增強了獲得感。
2021年,泰興市PM2.5年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0.3%、同比上升4.1 %,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2022年1—8月份,地表水水質綜合指數位居全省63個縣(市、區)第八位。
攻堅污染防治,讓“藍天碧水”刷屏“朋友圈” 即查即改、即知即改,抓好各類環境問題整改。截至2022年8月份,2016年、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及其“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各類巡視巡察交辦的356件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改353件。2022年開展的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60件信訪,完成整改53件。 十年來,泰興市統籌地上與地下、岸上與水里、城市與農村,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如今,藍天碧水已成為市民“秀”在朋友圈的“?”。
加快“碳”索轉型,為產業高質量注入“綠基因” 十年來,泰興市久久為功,保持恒心定力,走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硬仗”。特別是近年來,搶占“綠”先機、加快“碳”行動,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正以發展方式的“脫胎換骨”,贏得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 “十多年持續的環境治理,讓公司不斷嘗到減污增效的甜頭。如今,公司每天送往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已由2012年的2000噸降至200余噸。”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衛華介紹,2021年底,公司還以每噸140元的價格,將1萬噸標煤的碳排放指標,賣給了園區的另一家骨干企業,用以新上項目。
聚焦“美麗宜居”,繪出“美美與共”生態工筆畫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在泰興市祁巷村舉行,向全省展示了泰興“美麗的豐收、豐收的美麗”。 從東部鄉鎮的美麗鄉村,到中部城區的公園“氧吧”,再到西部濱江的圩田風光,泰興市生動演繹著“綠富美”的豐富實踐。2020年市域范圍內所有莊臺均達到整潔村標準,至目前,累計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8個,建成美麗宜居鄉村346個。 近年來,泰興市全面提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大力實施6大類58項創建重點工程,為打造產城融合、“三生”協同的標桿城市筑牢生態屏障、增添多彩美麗。
如今,東郊森林公園、龍河灣公園、羌溪河城市公園等新公園建成開放,泰興公園、仙鶴灣風光帶改造提升竣工,“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更讓“推窗見綠、出門游園”成為廣大市民的幸福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