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為了引導青少年養成珍惜糧食的生活習慣,傳承勤儉節約中華傳統美德,張橋鎮中小學校以多種方式引導廣大師生爭做厲行節約的踐行者、文明餐桌的守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營造珍惜美好“食”光、主動拒絕“剩宴”的文明風尚。 “小朋友們,我們吃多少、盛多少,吃完可以再添加。”在張橋幼兒園里,生活老師不斷提醒排隊的孩子們因需取餐、按量取餐。自幼兒園開展“光盤行動”活動以來,各班級都開展了“尊重勞動 節約糧食”主題教學活動,通過讀繪本、講故事、創意美術等方式,引導孩子們懂得感恩,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原來喜歡挑食的小朋友,看到其他孩子因吃飯吃得好得到獎勵后,都努力吃‘光’自己‘盤’里的東西,向浪費說‘不’。”焦蕩幼兒園老師劉欣雨介紹,對著鏡頭,孩子們紛紛開心地曬出了自己的空盤子。
張橋小學開展了“光盤行動”主題班會,課上同學們觀看了有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宣傳片。看到身邊存在的嚴重浪費現象后,同學們不僅露出了驚訝的神情,同時還反思了自己和家人存在的浪費行為,紛紛表示要爭做“光盤小達人”。“袁隆平爺爺讓14億中國人填飽了肚子,我們國家也實現了全面小康,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像我們這般大的小朋友還在面臨饑荒.....”為了實現家校聯動,共同抵制浪費,班會上老師還倡議同學們要將“珍惜糧食”的宣言帶回家中,通過“小手牽大手”深化“光盤行動”效果,讓“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在張橋初中食堂里,“光盤行動 人人有責”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學校把“拒絕舌尖上的浪費”作為文明禮儀課程的重要內容,學校的宣傳教育營造了爭當“光盤一族”光榮、飯桌浪費一粒糧食可恥的飲食文化氛圍,“曬光盤”也成為部分同學飯后娛樂解壓的一種方式。在學校養成的良好用餐習慣,也讓很多學生成為了家中節約糧食的“小小監督員”。“節假日去餐廳就餐時,我都會提醒爸爸媽媽適量點餐,有剩余飯菜也都打包帶走。”學生劉林楷自豪地說。 張橋鎮各校園以“光盤行動”活動為契機,引導全體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擔當自覺的責任感,爭做節約的表率,營造學校的節約氛圍,學校的校園環境、同學們的學習風氣和精神面貌都有質的提高。 (通訊員:丁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