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不棄手中“鋤”,世代勞作勤為本。到了春秋兩季大忙時節,兒子、兒媳就會回來幫肖壽仁一起做農活。小滿時節在太陽底下收菜籽、打菜籽很辛苦,朱衛萍心疼兩個老人的身體,不顧暴曬到地里幫忙收割,給老兩口減輕了一大負擔。肖壽仁身體容易疲勞乏力,有時在農忙時節不得不長時間休息,心里著急地里的油菜,朱衛萍得知后,立刻回家幫忙。“入秋之后,兒子也會回家幫忙挖地里的花生了,有他們的幫忙,我們省事了很多。”肖壽仁妻子張淑貴說。葉春華在北京從事建筑行業,雖說這些年事業有了起色,經濟收入也隨之增長,但在外打拼的20多年,也有過艱難和低谷。最辛苦的時候,哪怕風餐露宿、飽受饑寒,他也從沒有伸手向父母要過幫助。他一刻也不敢忘記父親的教誨,時刻秉持家規家訓做人做事,始終辛勤勞作,依靠雙手耕作出自己的“田地”。 家庭不遺祖輩“訓”,世代爭做友善人。肖壽仁一家對待鄰里厚道,禮敬長輩,遠近皆知。葉春華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左鄰右舍遇到難事、急事,都會尋求他的幫助。不管是借錢還是籌款,他總是不計個人得失,有求必應,幫助鄰里解決燃眉之急。家人對他這樣的舉動,也都是表示支持和贊同。村集體準備修繕道路但缺少款項,葉春華帶頭捐款,為修建路燈添磚加瓦。父親言傳身教,葉春華從小身體力行,為人和善、團結友好,深得眾人信任,在建筑工地他是包工頭,但把農民工當兄弟和家人一般對待。“春節前夕,我們都能按時從他那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辛苦錢;他不僅在工作上幫助我們,生活中他也很體貼,時長叮囑我們要注意身體;每年夏天,他花自己的錢給我們買西瓜解暑;中秋節假,還給我們每人訂購月餅,讓我們在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因此,我們大家都很相信他,也都很尊敬他。”葉春華的工友介紹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