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里是朝陽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有群眾咨詢《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相關辦理事宜。”10月19日上午10點,泰興市姚王街道基層服務專員劉小燕接到朝陽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基層服務專員楊月咨詢申請后,通過泰興市政務服務綜合管理平臺“遠程協助”模塊將相關問題反饋至該市行政審批局,協調專員張希按需求將信號轉接至市級大廳公安窗口。窗口應答專員潘亞軍通過材料傳輸、電腦遠程控制等方式,“面對面”在線審核,指導申請者補充完善缺少的門面照片、監控設施及監控電腦畫面等照片。
這是記者在泰興市行政審批局實時看到的場景。“‘遠程協助’有效減少村(社區)企業群眾跑動次數,實現‘只跑一次,事能辦成’。”據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葉魏介紹,泰興市緊扣審批服務便民化要求,加快構建貼近需求、點多面廣、支撐有力的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切實提升群眾“好辦事、快辦事”的獲得感和體驗度。 “泰興在全省縣(市、區)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中排名前五,‘好差評’滿意率達99.63%。但優化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就抓住‘0.37%’的差評不放。”泰興市行政審批局局長任斌介紹,他們進一步梳理總結經驗,發現差評主要集中在群眾跑得遠,希望下放部分權限事項,鄉鎮街道也能辦;群眾提交材料多,希望進一步減材料、減時限;群眾時間少,希望提供延時服務;群眾停車難,希望增加政務服務中心停車位等。 聚焦老百姓“急難愁盼”,一件件“小事”悄然推出:針對辦事群眾停車難的問題,通過借用周邊閑置地塊和其他建筑停車場的方法,將局機關工作人員、超市部分人員118部車輛全部外遷分流停至新建停車場,把距辦公樓最近的72個便民停車位全部“讓位于民”;推出“不打烊”模式,采取工作人員輪值的方式,確保中午服務不斷檔;配備青年志愿者,優先接待老年人,提供“測溫+登記”服務,方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順利通行,配備輪椅、老花鏡、醫藥箱、飲水機等設施,提高老年人辦事舒適感。
泰興市行政審批局還在大廳內專設“協調辦”窗口,對企業、群眾非自身原因“辦不成事”問題,安排青年志愿者負責收集、派發、督辦。目前,已打造“我的不動產”“我要開設網吧”“我要開辦藥店”等5個特色“一件事”。通過事項梳理、材料合并、流程重塑等措施,最終形成一個辦理流程圖、一個申請表格、一套辦事材料,申請材料減少50%以上,辦理環節、辦理時間基本縮短80%以上。 更為便民惠民的是,泰興市將42個賦權事項在系統內進行標準化統一配置,審批數據全市互通,在泰州地區率先實現市鎮審批“一網通辦、跨鎮通辦”。指導全市17個鄉鎮(街道)、353個村(社區)在政務服務網開設站點,將42個賦權事項納入“就近辦”專欄,企業群眾可在線進行辦事指南查詢及申報,形成市、鎮、村三級網上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實現改革目標,提升隊伍素質是關鍵,我們堅持一體化思維,通過上掛跟班學、下派指導學、掌上天天練等多種開發應用,由微信端公眾號植入業務知識‘天天練’小程序,首批匯總沉淀4972條試題,鼓勵全局工作人員利用‘碎片時間’登錄學習、做題、測試,為打造全科全能隊伍、提升綜窗服務水平奠定基礎。”
針對企業需求,泰興市行政審批局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由領導班子成員分區掛鉤負責,組建6個服務專班,主動下沉三區三園,深入項目一線,為35個項目提供“一企一策”“一跟到底”服務。同時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掌上督”監督效能,每周組織涉審部門、企業、代辦員三方會商會辦,全力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今年以來,重大項目平均審批時限由原先的58天壓縮至40天,鑫常特材、百澄特種鋼等項目“七證齊發”,新蘇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用20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