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個禮儀之邦。最早的餐桌禮儀在商代就出現了,有專門祭祝和進貢的“禮器”。朝廷也有專門的“禮部”。老百姓之間也崇尚“禮尚往來。”“餐桌禮儀”是一門很深刻的學問,它體現了一種儒家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精髓。
一、入座順序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入座講究長幼原則,應當先讓年長的前輩首先就坐,然后年輕人再就坐;和領導一起進餐時,要注意領導下屬原則,應當先讓領導先坐,領導坐好后員工再就坐;朋友一起就坐時,要注意男女原則,如果就坐時有女士,應當先讓女士就坐,然后男士再坐;接待客人時,講究賓客主人原則,讓賓客先坐,主人或者請客的東家再坐。就坐以后,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二、點菜順序 中餐宴席菜肴上桌的順序,一般普遍依循下列六項原則: 1.先冷盤后熱炒; 2.先菜肴后點心; 3.先炒后燒; 4.先咸后甜; 5.先味道清淡鮮美,后味道油膩濃烈; 6.好的菜肴先上,普通的后上。 一般情況下,點菜也要遵循這個順序。 三、進餐禮儀 吃飯前應幫助長者或客人入座,做好就餐準備,入席時,按賓主位就座,尊貴的客人坐上席。 就餐時,餐桌上輩分最高的動筷之后,其他人才能動筷。吃相要斯文,細嚼慢咽。夾菜時,速度緩和,不要只盯著自己喜歡的菜猛夾不停;夾菜時不要在菜盤里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夾菜時,要注意禮讓。 吃菜喝湯時,不要發出怪異聲響。餐盤和碗筷不能發出敲擊的聲音。用餐動作要文雅,夾菜一般要用公筷,不要在菜肴中翻來翻去,不要用筷子指人,或用筷子剔牙。 在餐桌上,如遇咳嗽、打噴嚏,頭要扭向一邊,離開餐桌,并用手或紙巾捂住口、鼻。用餐后,用牙簽剔牙,嘴不要張得太大,要盡量用手遮住嘴角慢慢剔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