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事情都由‘上面’說了算,現在群眾的事與群眾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老百姓十分認可。”近日,在分界鎮鄉賢議事堂里,看到村負責人將大家的意見一一收集上去,鄉賢代表劉和強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分界鎮不斷創新機制,充分發揮“三大員”作用,搭建基層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確保充分傾聽民意,有事先商量。
鄉賢“議題搜集員”,把群眾的心聲帶上來。充分發揮鄉賢協商議事會的作用,聘請26名鄉賢代表作為“議題搜集員”,共征集議題261條,從矛盾糾紛化解到一事一議獎補,從鋪路架橋到戶廁改造,從村集體增收到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只要是群眾關心的、群眾有怨言的、群眾所期盼的,都登記在冊,每一本議題征集登記簿都包含沉甸甸的份量。

委員“民情尋訪員”,將協商活動沉下去。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發現問題敏銳性強、調研能力強的特點,統籌安排政協委員以“民情尋訪員”的身份,牽頭組織鄉賢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走村入戶,對列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的議題,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開展商前調研,掌握第一手數據,了解利益相關方訴求,有助于精心挑選協商議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覆蓋面。至目前,鎮村兩級“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共協商30個議題,其中半數以上活動在村民庭院、爭議現場等協商,確保協商活動真正沉下去,協商主題不偏題、觸及真問題,商量解難題。
黨委“督查考核員”,讓協商的成效結出果。以黨建促協商,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所有黨委班子成員為組員的督查考核小組,每個黨委委員聯系掛鉤村居抓好協商結果落地生效,通過召開觀摩會、現場會、經驗座談會等形式提升村居召集人的謀劃能力,聯絡員的業務能力。鎮黨委會專題通報各村居考核檢查結果,倒逼村居會商量、真商量,促成好商量。

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的推動下,全鎮共拆除違章建筑5處,打造環境宜居示范莊臺3個,完成7個村居五年規劃修編,完成6個村組農民失地保險辦理,化解矛盾糾紛9起,報送社情民意2條,形成典型案例5個,為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廣泛凝聚力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