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天氣清冷。每天早晨,泰興濟川街道南街社區西元村村民李小寧都會起個大早去附近的飯店,給兒子買早飯。這在大多數人看來平常的事情,但對李小寧來說,感覺不一樣。“以前家門口的這條路是斷頭路,出行要繞幾圈。去年秋天開始,村民和社區協商,共同修好了這條路,現在出行方便,所以早上時間就寬裕多了。”李小寧說,修好這條路,幸虧有了“紅馬甲”黨員工作站的幫助。
江蘇泰興濟川街道南街社區系城郊接合部,至今還保留5個生產組,屬半城半農社區,動遷、宅基地、基礎設施等方面遺留難題多。為此,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培育打造“紅馬甲”黨員工作站這一社區訴求協商、專業服務平臺,將社區治理力量下沉到村民中,為村民提供精準服務、化解矛盾,真正打通了文明實踐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力量 化解歷史遺留矛盾 結合黨建發展要求,社區充分發動老黨員、老干部、退休人員的力量,組成志愿服務隊,幫助村民協調矛盾,取得顯著成效。“我們一直在努力化解各種矛盾,但有時力不從心。”社區黨委書記楊金明介紹,自從“紅馬甲”黨員工作站成立后,和他一起參與化解疑難問題的隊伍壯大了。“退休老黨員們,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社會影響力。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黨員志愿者也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大家群策群力,化解矛盾。”通過近年來的努力,社區圓滿化解房屋改造、土地界址、組級利益、民生改善等遺留問題13起。
與民共治 改善社區人居環境 因為地處城郊接合部,社區大部分村居的人居環境較為落后,村民對整治人居環境的呼聲很高。2018年,泰興市政府將南街社區城中村改造納入政府民生工程,相關問題也很快暴露出來。涉及城中村改造的西元村共有4個生產組,村居環境改造的難題在于6條斷頭路的修整。412家農戶就整治意見各有說法,大家都希望修整方案方便自己出行,但對于拆除違建持觀望態度。村里的“紅馬甲”黨員工作站成員成秋華帶頭站出來,拆除了自家門前的建筑,并且協同其他成員積極勸服村民,逐戶登門,做好動員,并收集意見,整理好反饋給社區。隨后,社區召集施工方和村民代表,大家共同商定了最終的修整方案,工程順利施工。如今,西元村村民走上寬敞、暢通的村道,切實感受到了人居生活環境的變化。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群眾滿意,讓群眾生活得更舒服。”成秋華表示。工作站成立一年多來,在“紅馬甲”們與轄區村民共治村莊環境下,南街社區全面實施雨污分流,新增綠化面積5600平方米、停車位200多個、居民休閑廣場2個、健身廣場3個,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鏈接資源 激發黨員服務活力 自成立以來,“紅馬甲”黨員工作站吸收了一大批年輕黨員,成立了環保、治安巡防等多支黨員義工志愿者隊伍。與轄區內襟江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結對共建,開展 “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園”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活動;與困難學生開展結對助學活動;與養老院開展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活動……
一個個志愿活動的開展,有力增強了社區黨組織工作的滲透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們穿梭在南街社區的街巷、村莊中,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沉到基層的黨員志愿者們用熱情、專業的服務,及時掌握社區居民需求,幫助居民解疑釋惑,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延伸了服務網絡、拓展了服務內容,以城市發展治理體系的最基本單元,扛起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