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領頭羊,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近年來,泰興現代農業園區涌現了一批有技術、有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們依靠自身辛勤勞動,改變著傳統種養模式、經營理念,形成了示范引領效應,現代農業之風撲面而來。
既會技術 也懂經營

“駕駛員都回家了,我只好自己干了。”泰興市新街鎮的李軍不僅僅是農場業主,更是種田的能手,農機都是自己改裝,八百多畝蘿卜地打理得井井有條。
為增加效益,2015年,李軍相繼在蘇州、上海蔬菜批發市場設立了門市部,一年銷量在5萬多斤,行情好一點就是十一二萬斤。不適合蘿卜生長的夏季高溫期,李軍也沒閑著,到河北的生產基地采購,再銷售到上海、蘇州等地,確保自己的銷售不會斷檔。
外行變內行 借智借技

江蘇洋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紅新原本從事特殊行業建筑,對生豬養殖和種植業是個“大外行”。
通過掛靠科研院所,借智借技,江蘇洋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彎道超車,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成為國家農業農村部推廣的“洋宇模式”,燁佳梨園成為江蘇省精品梨園示范基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研基地,蘇翠一號梨成為全國優質水果梨。
經過十多年發展,泰興現代農業園區各類種養殖業主發展到160多家,種養殖面積超過三萬畝。種養殖戶忙田頭、跑市場,帶動了當地數千村民務工致富。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反映了社會對農業經營主體的關注。在泰興市,一批有干勁、有知識、有夢想的新型職業農民正在深度改變農村面貌,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市場正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推廣走向廣闊天地,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推進器”。
|